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综上所述,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能及时为患者介绍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激发患者对生活的兴趣,以及自尊、自信、自强心理状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预防病情复发,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4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进行为期2 a的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随访2 a末,研究组患者的内控水平与健康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着性(t内=7.78,t健=6.07,P<0.01);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PANSS总分及阳性、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
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分裂症恢复对疾病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6]:(1)精神医学知识了解少,对疾病认识模糊;(2)对未来信心不足,患者出院后怕被别人讽刺、嘲笑而抬不起头;(3)对如何预防复发、如何控制不良情绪等缺乏长期坚持治疗的认识。精神分裂症患者上述的特点是导致其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控制源是指个体对某一结果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内控)还是取决于自己控制之外的力量(他控)的一种知觉与因果信念;根据控制源理论,越是相信某一结果取决于自己的行为的个体,越积极努力,从而使目标易于达成,生活当然更令人满意,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自信心不足,缺乏内控性。健康行为是指有利于个体心身健康的行为;Bandura[8]指出,即使个体认识到结果是由自己决定的(内控性),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仍会放弃行动。所以要想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行为,还必须提供他们必要的、提高心身健康的知识和应对能力(健康行为训练)。
结论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
结果 随访2 a末,研究组内控水平、健康行为、服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社会功能缺陷、潘氏量表总分及阳性、阴性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影响。 方法 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观察随访2 a。于出院时、出院后6 mo末、1 a末、2 a末采用潘氏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编健康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内控水平、健康行为及生活满意度等。
控制源与健康行为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