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护理的要点在于小心地控制环境压力。过分刺激(过高的期望、亲属间过分的情感交流,或者工作负荷过重)或刺激过小会导致症状复发或孤独退缩。个别心理治疗,加上合适的家庭及环境治疗,可有助于病人与环境进行交流。
(3)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及社会调处;给病人及其家庭进行一些心理治疗,有助于消除工作和个人关系中的问题和困难,有助于病人重新适应环境,并可找出精神分裂发作的诱因。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职业治疗及分级社会活动。对于功能较差的病人,应该设计一个全面的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康复计划。
(2)对于紧张型病例或伴有严重抑郁、情绪高涨或兴奋躁动的病人,E(汀可以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一般需要4—10次治疗。
③在急性发作得到迅速完全好转之后,继续用药一般不应超过3或6月以上。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药物治疗则应维持2-3年;有的病例则需无限期服药。一般说,维持量是急性期所用治疗剂量的1/3—1/5。这种维持量应在出院后续用3—6个月,并试予逐步减量,最后停药。病情巳获很好控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也会因为个人问题或并无明显原因,而出现抑郁症状,此时需要给予心理咨询,也可服用一些抗抑郁药物,例如阿密替林或丙咪嗪。
②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肯长期口服抗精神药物时,可改用长效注射剂如氟奋乃静庚酸酯或癸酸酯,或者氟哌啶醇癸酸酯作为维持药物以防复发。可用氟奋乃静癸酸酯皮下或肌注,25—37,5g,每2、3或4周1次。氟哌啶醇癸酸酯则需每3—4周肌注50—150mg。
精神分裂怎么治?精神分裂怎么治你知道吗?精神分裂怎么治你了解吗?药物治疗①对行为十分紊乱的病例,可以用每4-6小时肌注或口服5—10mg/日氟哌啶醇,直到发作平息为止。各种药物的疗效相似,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副反应。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有引起嗜睡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能导致锥外系副反应。可以一开始就口服氯丙嗪200-500mg/日,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也可以在肌注以后改用口服。实际上,不论高效价还是低效价药物,都有可能引起锥外系反应。丁酰苯类、硫杂葸类、双羟吲哚类及二苯氧氮平类的临床药效及副反应均与吩噻嗪类相似。年轻病人应用足量抗精神药物才能产生明显的副反应。老年病人(>65岁)特别容易发生多种毒性表现,再加上药物代谢也有所不同,老年人在用药时更应注意药量必须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