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我父亲由于被人作弄破坏排挤而换了精神病。从此多疑多虑混思乱想别人会害他和我们全家,经过治疗大概4年多没有在犯,可是三年前他又发病,但是却没有精神病发病情况的症状了。只是看见女人就要抱控制不了自己,平常的时候说话聊天干活都挺正常的,只有一两分钟犯病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事后他自己还清楚。知道犯错了自己心里也难受。为什么现在犯精神病发病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呢?这到底属于精神病的那种病症呢?我只有55积分。拿50悬赏。希望您能帮助我我们全家都很苦恼!你们的痛苦可以理解,你的积分无所谓,就是没有分,我们只要知道的,也会帮助你的!
如何自我调适,走出心理误区?
精神病发病情况为什么会变呢?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因而是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个人社会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在情绪易于剧烈波动的时刻,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就决定了人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故可以用理智驾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以下几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到单位上班;身患绝症者不妨去医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对一份无望恋情的深深困扰,以一种大智大勇来,这都是有效的自救.也可算客观回避法.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面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您痛苦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