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疥疮 > 正文

天疱疮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9-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Lever分类法,即1.寻常型天疱疮,约占2/3。2.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约占15%。增殖型天疱疮,约占3%。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处方:当归9克,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玉竹金银花各15克,黄芩玄参麦冬各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方药】

天疱疮是一组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
渗液减少后或原来渗液不多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黄连素锌氧油。

脾虚湿盛型

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土茯苓30克,生地黄25克,连翘、茵陈各15克,黄芩、栀子泽泻、枳壳各12克,白术、苍术、淡竹叶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皮疹泛发,糜烂面大,渗液多者,可用金银花、地榆苦参、九里明、黄柏各120克,煎水作温水药浴。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又称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天疱疮抗体的反应部位病理组织学上是天疱疮的发病部位(棘解离发生的部位)。本抗体作用在表皮细胞间的结合部。

【方药】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生于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说明:本病病情较为严重,在急性发作期间,天疱疮治疗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如上述。西药首选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开始剂量宜大,以强的松计算,一般开始剂量为60~80毫克/日(必要时可用至90~120毫克/日);也可换算为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加人5%一10%葡萄糖溶液500~1 000毫升中静脉滴注。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并改为口服。如有必要,也可与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联合使用。有继发感染者,宜并用抗生素。此外,支持疗法也甚为重要,如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维生素,输液,给予能量合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输血浆,或使用人体血清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采取中西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天疱疮的外治法

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党参2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术、扁豆、山药各15克,苍术12克,陈皮、炙甘草各5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治法】天疱疮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渗液很少或基本无渗液者,可外扑石珍散。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5克(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

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克,或用西洋参6~9克另炖服。

大面积糜烂者,有条件宜采用暴露疗法(参照药物性皮炎的暴露疗法)。

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天疱疮治疗方法


口腔糜烂者,可用银花、甘草水含漱,再用西瓜霜、喉风散或青黛散外扑。

心脾湿热型

阴伤津耗型

【治法】 健脾渗湿。

上一篇:芥疮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