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重型--较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①轻型--临床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4.临床类型: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3.肠外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2.全身表现:
③其他症状--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
②腹痛--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
①治结肠炎的药腹泻--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粘液、脓血。
1.消化系统表现:
2)治结肠炎的药症状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总之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免疫、遗传等因素与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4.感染--目前一般认为感染是继发或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3.遗传--本病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
2.变态反应。
1.自身免疫--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
1)治结肠炎的药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