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病人的饮食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精、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加速氧化。机体产热与散热明显增多,基础代谢率异常增高,所以每天必须增加能量,才能纠正体内的能量消耗。基于以上原因,甲亢病人的饮食必须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补充钙、磷、钾、锌、镁等,以纠正因代谢亢进而引起的消耗。改善全身状况。
一)三高一禁一适量;指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破饮食,适量补充钙、磷等。
1)增加热量供应;每日应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纠正过度消耗、每日能量供给12 540~14 630干焦(3 000~3 500千卡),比正常人增加50%~75%,以满足过量的甲状腺素分泌所引起的代谢率增加。
2)保证蛋白质供给;每日每千克体重供应蛋白质15克,但应限制动物性蛋白.
3)注意维生素供给宜供给主富的多种维生素、因高代谢消耗能量而消耗大量的酶,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D是保证肠钙、磷吸收的主要维生素,应保证供给,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
4)适当钙、磷供给;为预防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应适量增加钙、磷的供给尤其是对症状长期不能得到控制的患者和老年人。
5)忌碘食物和药物;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内有大量碘刻存在,甲状腺激素加速台成,因而碘可诱发甲亢可使田亢症状加剧,所以应忌用含碘的食物和自碘的药物。对各种含碘的造影剂也应慎用。
二)增加餐次;
三)膳食调配
1)宜选食物:根据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可选用各种合淀粉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粉皮、马铃薯、南瓜等;各种动物食物,如牛肉、猪肉、羊肉、各种鱼类等;各种新鲜水果及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果仁、鲜鱼等、低钾时,可多选橘子、苹果等.
2)忌选食物;忌用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发菜、加碘食盐等。中药如牡赈昆市、海藻、夏枯草、丹参、元参、香附、浙贝等也属局用.
3)注意食物的性味功能从中医观点来说,食物直选有滋阴功效的,如龟、鳖、水鸭母等,少吃温热、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公鸡等。
抗甲亢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应1、病情较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2、年龄在20岁以下,孕妇、老年人体弱的人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而不宜手术者;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而不宜放射性碘治疗者;4、放射性碘治疗的辅助治疗;5、手术前准备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优缺点是什么?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甲亢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甲亢病人一般首选抗甲状腺药物作为决定性的治疗药物。本疗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
(1)几乎所有的病人对此类药都有肯定的疗效。
(2)药物作用有可逆性,故不引起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3)严重副作用少见,故较为安全。
(4)治疗方法较为简便,易被病人接受。
(5)价格较为便宜。
缺点:
(1)疗程时间过长,短者1年,长者数年。
(2)疗程结束后复发率较高,约50%的患者停药后1年内复发。疗效不如甲状腺手术或同位素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适应症为:1、35岁以上,病情中等,甲状腺中度肿大者;2、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或毒性反应而不能续用,或长期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3、患者不愿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或手术后复发者。
放射性碘治疗的禁忌症: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年龄在20岁以下者;3、有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或活动性肺结核者;4、重度浸润性突眼者;5、周围血白细胞低于3000/mm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者。
放射性碘治疗的并发症:1、甲状功能减退;2、放射性甲状腺炎;3、个别可诱发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手术治疗适应于:1、甲状腺显著肿大,压迫邻近器官;2、甲状腺较大,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以及不能或不愿坚持服药者;3、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哪些甲亢患者不宜用状腺手术治疗?
有以下情况的甲亢患者不适宜用甲状腺手术治疗:
(1)病情轻且甲状腺肿大程度轻,用药物治疗往往可使甲亢治愈。
(2)恶性突眼,严重的恶性突眼用手术治疗,有可能使突眼加重,但一般不重的突眼可以用手术治疗。
(3)青少年甲亢患者的身体发育不成熟,不适于手术,而且手术后复发者相对较多。
(4)老年甲亢,各脏器功能有衰退现象者。
(5)手术治疗后甲亢复发,再施行手术的难度加大,易发生手术并发症。
(6)甲亢孕妇在妊娠后期不宜手术。
应注意哪些诱发甲亢的因素?
甲亢有许多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出现甲亢的症状还和一些诱发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如果避免这些诱发因素有可能不出现甲亢症状,或延迟出现甲亢症状,或减轻甲亢的症状。觉的诱发因素有:
(1)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
(2)外伤:如车祸、创伤等。
(3)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
(4)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
(5)怀孕:怀孕早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
(6)砚摄入过多:如大量吃海带等海产品。
(7)某些药物:如乙胺碘呋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