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
肝炎病毒有什么特点?
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是一种微小的核糖核酸病毒,1991年前归属为肠道病毒72型,呈球形。病毒颗粒无囊膜,系对称的20面体,直径约27纳米一32纳米,含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基因组,长度为9 487个核苷酸,仅有1个血清型。
甲肝病毒含有3个主要的结构性多肽,分子量从32 736原子质量单位~21 824原子质量单位(约33 000道尔顿~22 000道尔顿),后来证实尚有第四个多肽,约24 800原子质量单位(25 000道尔顿)。这些多肽形成紧密的蛋白质衣壳,并含有甲肝病毒的核糖核酸,此核糖核酸具有传染性。甲肝病毒在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在免疫学上两者无区别。氯化铯中主峰密度l 33克/毫升,沉降系数为156s一160s。
由于甲肝病毒的体外培养不产生细胞病变,而且人体感染甲肝病毒,肝细胞的病理损害与病毒抗体几乎同时出现,并伴有排毒量减少。因此认为肝脏损害主要由于免疫病理作用,而不是甲肝病毒直接的细胞病理作用。
甲肝病毒可感染狨猴和猩猩;恒河猴和红面猴也可受染。福尔马林、氯、紫外线及加热煮沸,均可使其灭活。
近年对甲肝病毒的本质研究后,又补充如下特点:①嗜肝性。②核苷酸序列不同,5‘端核糖核酸(rna)次级结构与其它小rna病毒同源性低。⑧体外复制周期长,产量低。④胍类、苯乙庚二酮等可抑制其它小rna病毒的复制,但对甲肝病毒无作用。⑤耐药、耐热性强,60~c1小时仍可存活。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甲肝病毒重新分类为rna病毒科的一个新属,即肝病毒属(hepato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