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灰指甲 > 正文

天啊!谁来帮帮我吧! 灰指甲!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2-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 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以往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现在由于多种新药问世,口服药物治疗甲癣也取得良好效果,常用药物有:斯皮仁诺,疗霉舒,特比萘芬等。
治疗灰指甲可以外用甲癣药水(一般医院都有自己的处方),或者外用“环利软膏”(北京第六制药厂出品)。如果单独外用药效果不明显,可以配合口服“特比奈芬”,或者口服“斯皮仁诺”,剂量和用法参考说明书,或者遵医嘱。因灰指甲是慢性病,所以要坚持按疗程用药,并且在治愈后要持续一段时间用药以免复发。
甲癣(tinea unguium)是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病变。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由皮肤癣菌以外的真菌包括酵母菌等侵犯甲板所致病变。
〖临床特点〗
一、甲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二、甲癣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白甲,常先从甲根开始,甲板表面出现小白点,逐渐扩 大,致甲板变软下陷。
另一种损害先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始,使甲板出现小凹陷或甲横沟,逐渐发展至甲板
变脆,易碎,增厚,呈内褐色。甲下碎屑堆积常易使甲变空,翘起与甲床分离,甲板
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无光泽。
三、甲真菌病的甲板常表现为不平,呈黑色,甲板常有轻度萎缩,而不增厚,常伴甲沟炎
〖实验检查〗刮取碎甲及甲下碎屑,镜下可见真菌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的厚甲症等。
〖预防治疗〗
一、伊曲康唑 200mg 2/日 1周/月,甲癣服3个周期,趾甲癣4个周期。
二、特比萘芬250mg/日 口服3~4周,停药后病甲好转,直至新甲完全长出,适用于指甲癣或轻型趾甲癣患者,对于较重趾甲癣,每日服药法的疗程可延长至2个月。
局部用药:软化或去除病甲后局部外用抗真菌软膏,霜剂。还可外用30%冰醋酸、2.5%碘酊等。病甲要不断清除,直至完全正常甲长出,一般要坚持半年以上。

灰指甲好治吗?

在各种皮肤癣病中灰指甲的确是最顽固难治的一种。许多患者在初得病时总是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往往是半途而废。还有些患者已经治好之后又重新感染真菌而发病。但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坚持到底,灰指甲是一定能除根的。
治疗灰指甲的方法很多,可以外涂药,可以内服药,还可以外科手术拔除病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从根部开始至前游离缘,手指甲需要100天时间,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时间,也就是说脚趾甲的生长速度只有手指甲的1/3。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外科手术拔甲适于单发的灰指甲,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或先用溶甲剂把病甲包扎3天,然后再拔除。由于甲的生长是从根部开始的,坏甲消除了新甲就可正常地生长。但此法痛苦较大,不易接受。
局部涂药痛苦小,但比较费时费力,优点是比较经济、简便易行。方法是每日用刀先将病甲刮薄,外涂30%冰醋酸,每日1~2次,直至治愈为止,约需3~6个月以上。涂药时应注意保护甲周的皮肤。
内服抗真菌药物适于多个指(趾)甲同时患病者,此法在临床上早有应用,如灰黄霉素及酮康唑吸取均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大而不能推广。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不仅疗效提高了,而且副作用也大大减少了。现在有一种伊曲康唑是新一代抗真菌药,可用于各类真菌感染,尤其适于治疗甲真菌病。具体方法是每月一周冲击治疗,即每次2粒,每日两次,餐后即服,连服1周,停药3周为一个冲击疗程。手指甲需两个冲击疗程,脚趾甲需3 个冲击疗程。此法疗效好,副作用小,但花费相对较高,而且部分患者停药后仍可复发。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灰指甲的治疗 正确的治疗方法:
指(趾〕甲由于自身的致密结构阻碍了外用药物的渗入,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灰指甲历来被视为顽症。
直接外涂药物缕遭失败后,人们又用拔甲的方式,即拔掉指甲,再涂外用药物,但效果较差,尽管使用了麻醉剂,但指端丰富的神经末梢还是会使患者痛苦不堪。
至到80年代末,国外才找到了灰指甲的真正克星—广谱抗真菌口服药物。它能真正作到有内向外,根治疾病。口服药的另一好处是避免了坚持每天涂药的烦恼,轻松方便。同时口服药还可对手足癣、体癣、股癣、头癣等一并治疗,如斯皮仁诺胶囊。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