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红斑狼疮 > 正文

红斑性狼疮如何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红斑狼疮的辨证论治中,虽有以单纯中药获效者,但大多医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大部分病人系服用激素后接受中医治疗)。临床实践体会,一般在发病初期或危急之期,症见壮热,斑疹焮红,神志昏迷之际,宜以西药大剂量激素为主,辅以中药治疗,以控制症状,救其危候,待病情趋于稳定,以肝肾阴虚或肾阳虚为主要见症时,则以中药为主,辅以小剂量激素并渐次递减激素用量,以至停用激素,可较快消除临床症状。

  常用成方:独活寄生汤、蠲痹汤、越婢加术汤。
  疗效:以上法治疗38例,临床缓解2例,显效5例,好转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红斑显露加泽兰丹参;关节红肿加贯众、漏芦;咽干咳嗽加麦冬石斛;头痛眩晕加钩藤珍珠母;气虚肢软加黄芪黄精
  处方:秦艽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鸡血藤15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蚤休30克,玄参10克,川草乌10克,伸筋草10克,地龙6克。
  红斑性狼疮如何治疗(6)风湿热痹治法:祛风通络,清热和营。
  常用成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生脉散。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47例,显效2例,好转20例,无效25例(其中死亡24例),总有效率为46.8%。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高热稽留加安宫牛黄丸、神犀丹或醒脑静;关节疼痛加秦艽、桑枝、乌梢蛇;尿少浮肿加茯苓车前子
  处方:生晒参9克,石斛30克,玄参30克,麦冬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9克,青黛6克,栀子10克,合成牛黄1.5克(冲),菖蒲9克。
  红斑性狼疮如何治疗(5)邪蒙清窍治法:清营滋阴,宁心开窍。
  常用成方:疏肝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疗效;以上法治疗65例,近期控制2例,显效21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6%。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腹胀胁痛加州朴、香附;关节酸痛加桑枝、威灵仙;肢端紫绀加地龙、益母草;红斑色暗加鬼箭羽、凌霄花。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O克,青皮6克,陈皮6克,延胡索10克,枳壳10克,鸡血藤10克,牡蛎20克,女贞子10克,枸杞10克。
  红斑性狼疮如何治疗(4)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柔肝理气。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真武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右归丸。
  疗效:以上方加减治疗348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151例,好转131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为82.8%。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肾阳虚甚加仙灵脾、巴戟天;腰膝酸软加补骨脂、牛膝;形寒肢冷加附子肉桂;下肢浮肿加猪苓泽泻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山药1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0克,车前子10克,丹参20克,鸡血藤15克,秦艽10克,乌梢蛇10克。
  (3)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通阳利永。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大补阴丸、杞菊地黄丸、青蒿鳖甲汤、平斑方等。
  疗效:以上方加减共治疗123例,近期控制16例,显效46例,好转4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3.7%。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潮热不退加肯蒿、地骨皮;头发枯稀加首乌、杞子;口腔溃疡加芙蓉叶、野蔷薇;贫血加丹参、益母草;关节酸痛加虎杖、地龙。
  处方:生熟地各15克,知母15克,山萸肉15克,玄参15克,丹皮10克,赤白芍各15克,茯苓20克,牛膝10克,旱莲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30克,蚤休30克。
  (2)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常用成方: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化斑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疗效:以上方加减共治疗113例,近期控制22例,显效47例,好转3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5%。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神志昏糊加神犀丹或紫雪丹;肺燥咽痛加北沙参瓜蒌;肾阴不足加龟版、麦冬;关节酸痛明显加秦艽、地龙;心悸加远志、柏子仁
  处方:犀角粉3克(冲服),生地30克,丹皮10克,玄参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白鲜皮10克,紫草10克,蚤休10克。
  (1)毒热炽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红斑性狼疮的分型治疗: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