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症,但是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远低于老年人,而且有其自身的特点。造成青少年骨质疏松有许多的特殊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情况:①佝偻病: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童,是骨骼发育停止之前的骨骼缺钙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因包括孕妇在怀孕期间摄取钙质过少及维生素D缺乏.或哺乳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由其他原因导致钙、磷比例失调等,是一种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症;②
软骨病:是指一种发生在骨骼发育停止之后的骨化障碍。也可见于成年人,与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及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有关;③
肾病:如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等疾病会造成钙、磷从体内丢失过多,导致质疏松;④消化系统疾病:如
肝硬化、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胆道瘘、胃肠部分切除术等会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缺乏,从而诱发骨质疏松;⑤遗传性疾病:如假性维生素D缺乏、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会造成骨骼代谢异常;⑥药物: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如长期服用皮质类同醇激素、抗
癫痫药均会引起骨质疏松症,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干扰骨骼的形成。因此,青少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不少。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过早地发生骨质疏松症,如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补钙等可作为预防措施,当然关键是预防原发病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种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在生长发育期,在8~14岁时发病,是一种没有明确发病原因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其典型表现是青春期发病,从背部下端、髋部和脚的隐痛开始,渐渐出现行走困难,常发生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以及下肢骨折。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与家族史和饮食结构无关。全身的体格检查可以是完全正常的,也可出现胸腰段的脊椎后凸、脊柱后侧凸、鸡胸,头到耻骨与耻骨到足跟的比小于1.O,身高变矮,长骨畸形,跛行。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的骨量减少、承重骨骨折、脊柱萎陷畸形,椎体呈楔形,椎间隙(即两个锥体间的空隙)呈不对称的增宽,有时可见骨硬化表现.其长骨的长度和皮质的厚度一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