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窦的药物治疗,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国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中医方面主张采取温通心阳、温运脾阳、温补肾阳的治疗原则,有人通过辨证选用保元汤、右归饮、真武汤、八珍汤或服用“安心3号”(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附子)治疗轻、中型病人,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严重的心跳缓慢,或反复发生晕厥、抽搐、心力衰竭、
心绞痛的病人,则需要听从医生的中医诊疗网建议,必要时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意外发生。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病窦的重要手段,但有时往往仅凭一两次片断的心电图记载是无济于事的。可携带式连续心电图记录装置可弥补这种缺陷,大大提高了病窦的诊断水平。此外,对于高度怀疑的病例,还可以针对窦房结的功能做进一步的评定,现在惯用的方法有阿托品试验,快速心房调搏测试以及电生理系列检查,对明确诊断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何进一步明确病窦的诊断呢?
病窦的病情改变临床表现非常悬殊,轻者仅有
头晕、心慌、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失眠、怕冷,与
神经衰弱症状很相似,因此病变早期常常易被病人忽视和延误诊治。重者可以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
休克、意识障碍甚至晕厥,有时会与
癫痫或脑血管病变相混淆。除上述的各种表现外,本病的最大特点(也是引起不适症状的根本原因)是常常伴有心跳缓慢,部分病人还可出现心跳时而快速,时而减慢。因此,如发现心脏搏动(或脉搏次数)常常低于每分钟50次(素有训练的运动员应作别论),活动后心率仍不能明显增加,同时伴有上述所讲的症状时,就应高度警惕患有病窦的可能。
那么,患了病窦后都有哪些异常表现呢?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病窦已经成为心血管方面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多见。据目前所知,引起病窦的主要病因有
冠心病、
心肌病、
心肌炎以及心肌退行
性病变等,这些病变破坏了窦房结的正常血液供应或者使窦房结的正常结构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正常功能。
人的心脏之所以会在一生中不停止地跳动,是因为在心脏中有一组具有“起搏”作用的特殊细胞群。1907年,两名外国学者在人的右心房临近上腔静脉的开口处发现了它们,并冠以“窦房结”之称。嗣后的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正常人心脏昼夜平均搏动12万次的策源地便是窦房结。1967年,有人详尽地观察分析了数百名患有各种
心律失常病人的心脏后指出,上述的窦房结或其周围的心肌组织一旦出现了病变,可导致心脏搏动的障碍和冲动传递障碍,使正常的心脏搏动遭到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并随着病变的轻重程度引起相应的心脏、脑和肾脏等器官因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此即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