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冠心病 > 正文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误区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误区1: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达到约8%,当然这其中部分是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怎么样呢?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的症状。我曾经诊治的最年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才32岁,据说还有更年轻的,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都提醒我们,年龄虽然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误区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得已超负荷运转,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明言,于是乎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就算是运动了,身体就健康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可能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平时长期工作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常的做法是,每周保持2~3次活动,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主要指力量训练,如举重、角斗等)。那么运动强度多大算合适呢?判定运动的强度的公式如下:最大心率=(220─年龄)×85%;最低心率=(220─年龄)×70%。如果运动后测得心率介于最大与最低心率之间,那么此次运动强度适当。例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应在(220─60)×70%到(220─60)×85%之间,即112次~136次/分。运动后心跳低于112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运动效果,心跳超过136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外。此外,在运动后,有点喘,有微微流汗,仍可讲话而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时,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误区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不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误区4: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仍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作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