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关于饮食胆固醇对血中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国内没有可靠的研究,一般以为影响大小因人而异。现在根据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每日每摄食胆固醇 100毫克,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上升10毫克/分升。美国人经过40年努力,现在每日人均胆固醇摄入量为331毫克(男)及213毫克(女),北京市居民20世纪80年代初的胆固醇量约200毫克/天,而90年代约增至400毫克/天。
近年来关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不少,除年龄因素以外,在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中居首位的是高LDL-C,国际上普遍以LDL-C作为第-治疗目标。同时将高血压、吸烟、低HDL—C与糖尿病列入主要危险因素中。其次是超重(肥胖)、不运动、不健康饮食及高甘油三酯(TG)等。控制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对预防冠心病能达到50%的作用。此外还须不断寻找研究新的危险因素,例如脂蛋白(a)、小颗粒LDL、同型半胱氨酸、炎症标志、凝血因素等。目前它们还没有作为临床应用指标。
附带说明一下,临床医生比较关心的高甘油三酯问题。一般说来,甘油三酯不是直接致心肌梗死的因素,但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时可能反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残粒增多。而这种残粒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高甘油三酯的主要危害是间接的,即它能导致HDL-C水平下降、促进小颗粒LDL生成、影响凝血机制等。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服他汀类降脂药物,难以使LDL-C达标时,如果甘油三酯在2.26mmol/L(200mg/d,)以上,往往需要考虑是否有代谢综合征问题,后者可以加重冠心病危险、加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致病作用。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有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与低HDL—C、血压轻度升高、高血糖(或糖耐量减低)伴以胰岛素抵抗及前凝血状态等症状的群集。所以《防治指南》中也将代谢综合征列入治疗目标中。我国老年男女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20%,是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防治的第一步是对危险水平作出评估,特别是短期(10年)内危险。美国防治指南将冠心病患者列入10年危险高于20%组,这类病人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多7倍。同时提出冠心病等同危险症概念,它包括:
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周围动脉、颈动脉、腹主动脉疾病等;
②糖尿病;
③10年内冠心病危险>20%者。
关于LDL-C的治疗目标分3种:
①冠心病及冠心病等同危险症患者,10年危险高于20%,LDL-C胆固醇的治疗目标定为2.6mmol/L(100mg/d1)。如LDL- C≥2.6mmol/L,应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LDL-C>3.4mmol/L(130mg/d1)时,应考虑药物治疗。
②危险因素有两项以上,10年危险10%~20%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3.4mmol/L;10年危险不高于10%者,LDL-C目标是 ≤4.1mmol /L(160mg/dl)。除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外,必要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③对于只有0-1个危险因素,10年危险不高于10%者,LDL-C目标是<4.1mmol/L;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后,LDL-C在4.1- 4.9mmol/L时可考虑用药,LDL-C≥4.9mmol/L时,则为用药指症。我们在试作危险因素评估时,发现5197名退休人员中有3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集聚者达45%,评估10年危险高于20%者也有45%(中年对照组7%),证明老年人是冠心病高危人群。
在防治冠心病的药物方面,90年代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使冠心病防治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用普伐他汀或洛伐他汀作一级预防试验,4.5年或5年后,LDL-C下降了25%~26%,主要冠心病事件减少31%-37%。用普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舒降之)作二级预防试验,5年后 LDL-C下降25%N35%,主要冠心病事件减少25%~35%,血管再通手术减少24%~37%,冠心病死亡减少24%~42%,脑卒中减少19% ~31%。新近英国发表了“心脏保护研究”报告,观察对象包括冠心病、其他动脉阻塞性疾病和糖尿病共20536例,年龄40~80岁,治疗组用舒降之40 毫克/天。结果5年治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血管再通手术减少1/4.治疗的不良反应很少,未增加肿瘤发生率及其他疾病的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