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冠心病 > 正文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之(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钙、镁、铜、铁、铬、钾、碘、氟对心血管疾病有抑制作用,缺乏时可使心脏机能和心肌代谢异常。补充铬可提高HDL浓度,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铅、镉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促进作用。
  5.维生素B6: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B,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
  4.维生素PP:是强解脂药物,大剂量治疗高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疗效。对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作用较显着,而高密度脂蛋白(HDI。)则增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大剂量维生素PP有不良反应,故国内应用较少。
  3.维生素B1:维生素Bl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候。维生素B1供给要充足,热能越多,碳水化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需要量也越大。
  2.维生素E: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机理较复杂,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的氧化,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氧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能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之(五)维生素1.维生素C: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均需要维生素C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生物黄酮类有类似维生素C的功能,能保护维生素C和防止其降解的功能。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之(四)热能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冠心病的饮食治疗目标。饮食摄入热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限制热能体重下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亦显着下降。热能分配对血清胆固醇有影响,如把全天热能过多地集中于某l餐,可使高脂血症发病率增高。肥胖者冠心病发病率显着增高,通常热能每消耗28kJ(6.8kcal),体重降低1g。但增加热能供给同时加大活动量,对机体无任何影响,不会导致血脂和胆固醇升高。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之(三)蛋白质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下降19%左右。动物食品含较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较高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作用,因此供给大豆蛋白不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之(二)碳水化物碳水化物也可引起高脂血症,故将高脂血症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物性高脂血症。欧美国家多为脂肪引起的高脂血症;调查发现蔗糖消耗量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比脂肪消耗更重要。肝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物合成VLDL,故碳水化物摄入过多,同样使血甘油三酯增高。碳水化物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碳水化物摄入量和种类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若以淀粉为主,肝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都比给予果糖或葡萄糖时为低,增加饱和脂肪酸比例,则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给予蔗糖亦有类似现象。果糖对甘油三酯影响比蔗糖大,说明果糖更易合成脂肪,其次为葡萄糖,淀粉更次之。
  5.磷脂: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黄豆卵磷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