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目前,与肿瘤相比,人们普遍存在着对冠心病危害认识不足的状况,实际上,冠心病的危害与肿瘤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冠心病轻者症状频繁发作,影响活动耐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重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一旦发展到心衰,其与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相差无几,更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难以弥补的生命损失。因此,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重视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刻不容缓了。
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
大致来讲,冠心病与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缺少体育运动等因素有关系。男性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期后其发病率与男性逐渐接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风险较高,有冠心病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随着改革开放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随着生活的安逸,一部分人逐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喜欢抽烟和酗酒,起居变得不规律,喜欢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盐含量高的食物及甜食,而对含淀粉、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粮食、蔬菜、瓜果则吃得很少。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这些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知晓率低,控制率差,就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这给人们一种假象,认为冠心病是老年病,其实,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而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长年累月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使得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全身的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系统的病变,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同样,外周动脉狭窄可导致下肢酸困、间歇性跛行;脑血管狭窄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重者可致脑梗塞或者脑出血的发生。
如何预防冠心病
医学上,冠心病的预防包括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在未患冠心病之前预防发生冠心病,即对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治。二级预防是指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要积极正规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并促其消退,使病情好转。三级预防是指已患了冠心病并发生了并发症后积极治疗并发症和积极预防再发生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延长病人寿命。我们倡导的是一级预防为主,也就是“先治未病”,一级预防所付出的代价最少,受益最多,对整个人群冠心病发病率的控制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然而,当今中国的现实却是大量的医疗资源以及财力用在了后两者预防上了。所以,我们大声疾呼,预防胜于治疗,国人要提高防病意识,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春季防护冠心病需要注意什么呢
春季里冠心病患者需要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多加注意。
首先,在吃上,要注意节制,宜清淡饮食,避免过咸、过甜、油腻食品,宜食蒸煮煲食品,避免煎炸炒食品。宜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同时还要注意,勿食过饱,六七成饱即可。其次在穿着上,需要注意的是保暖,养生主张“春捂”,勿过早换单衣,以免气温低时着凉,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与四肢的保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住的方面要注意起居规律,宜早睡早起,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藏阳气,避免阴气侵袭,导致受凉感冒,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冠心病发病。行方面是指锻炼身体,加强身体锻炼,适量运动,避免长期静坐。
当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另外,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还要进行定期的体检,尽量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存在,如有冠心病临床表现时,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