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这下子,我总算明白了。正是因为夏老先生的过分担心和加服药物,把自己的血压“吓高”了。高血压是需要重视,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否则不仅收效甚微,还非常危险。因为精神和体力的紧张都会使血压升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大是常见现象,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失眠焦虑均可使血压升高,但是只要避免紧张劳累,恢复规律、平
进一步地询问,我得知夏老先生在家每天自己要测七八次血压。他为什么要测这么多次呢?原来,3年前夏老先生住院治疗,出院时医生开的出院诊断书上写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腔隙性脑梗塞”。看到诊断书上“极高危”这几个字眼(其实,《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上只有“很高危”,而无“极高危”的危险分层,而且是给医生估计预后用的,并未让医生写在诊断书上,但许多医生却画蛇添足,招致许多不良后果。这一点也应引起从医者的反思),再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死于“脑溢血”,夏老先生内心十分恐惧。他听医生讲了血压高会诱发脑梗塞,因此非常担心,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量一次血压,发现血压稍有点高就加大降压药的剂量。
我给夏老先生做了检查,量血压是180/90毫米汞柱(正常值140/90),四肢活动正常,化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都正常,心电图正常。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夏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而且从不抽烟饮酒,饮食也有控制,低盐低脂,为什么血压一直控制不好呢?
我注意到夏老先生神情焦虑,时不时呃逆一下。他的家人告诉我,他已经呃逆了四五年,3年前发生脑梗塞后呃逆症状加重,一般数天发作1次,每次可持续2~3天。但想不起有什么明显的诱发因素。
原来复老先生患高血压7年多了,一直坚持服药,但血压仍然忽高忽低,联合用了4种药都控制不好。家人还介绍,他3年前曾出现走路不稳,到医院经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康复。
夏老先生今年已71岁。5月18日,他由4位亲属陪同来我这里就诊,一下子,诊室里挤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