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高血压 > 正文

血液高凝状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在运用蕲蛇酶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高粘血症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个别病例有血小板减少现象,但停药后血小板迅速恢复正常。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蕲蛇酶时应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监测。

  3.2 蕲蛇酶是从尖吻蝮蛇毒分离纯化的凝血酶样酶制剂,选择性作用于血纤维蛋白原Aα键端,使纤维蛋白原分解纤维蛋白单体,单体聚合成多聚体,多聚体再被蕲蛇酶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经尿液排泄。蕲蛇酶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促进t-PA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维蛋白溶酶的效应,在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释放t-PA和PAI-1,二者相互拮抗,诱发t-PA释放,增强其溶栓,同时抑制PAI浓度,起到促进血栓溶解、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可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如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3〕、抑制血小板聚集〔4〕、防栓溶栓〔3〕、降低血管阻力,加快血液流速。本实验根据蕲蛇酶的上述药理作用治疗老年糖尿病病人的高粘血症,治疗前后对比发现患者血液流变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性(P<0.05~0.01),尤其是对降低纤维蛋白酶及血小板聚集率有显着效果,该药1疗程通常仅需7~10 d,即可见效,且在3个月后的跟踪随访过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示未见明显改变。采用蕲蛇酶治疗期间,患者的淤血症如口唇紫绀、舌下静脉纡曲、甲床紫黑等体征有明显改善,有的病例头晕胸闷,甚至心绞痛等症状亦得到缓解。说明:(1)蕲蛇酶对改善糖尿病病人高粘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该药见效快,疗程短,远期疗效稳定。(3)通过降低血粘度对防治糖尿病病人的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其浓度增高是引起血粘度增高的重要原因。血小板功能异常对增加血粘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血小板边缘透明区对于血小板从非粘连状态到粘连状态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上有ADP、血清素、肾上腺素类物质及其他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反应成份的特殊受体部分,当血小板受到ADP、胶原、儿茶酚胺或凝血酶刺激时,就会发生粘性变形而后聚集。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存在“血小板聚集增强因子”。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ATP的分泌呈线性剂量反应。此外,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和ATP的释放,这些因素均促使激活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聚,血流不畅。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的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动缓慢,微循环障碍,局部器官有效灌流量下降,容易并发冠心病、脑梗塞等,特别是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使血管产生痉挛、缺血,血中微小血栓形成,极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常伴有血粘度和血液有形成份如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异常。本实验结果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多项指标异常升高,与正常参考值对照,差异有显着性,这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相符。
  3 讨 论
  治疗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高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见表1。3个月后再跟踪复查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
  2 结 果
  1.4 统计学处理 各项指标测定值采用x±s,并进行t检验。
  1.3 方法 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各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然后采用蕲蛇酶注射液,每次15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4 h滴完),1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再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抗凝药物。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跟踪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1.2 仪器与观察参数 血粘度测定采用LG-R-80A型自动冲洗血液粘度测试仪。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采用SPA-3PPP型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