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流行病学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生活方式引发全球瞩目

     Jan Staessen教授指出,英国权威医学杂志Lancet对β受体阻滞剂的负面报道,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在一定时间内对β受体阻滞剂的质疑“狼烟四起”。Jan Staessen教授认为β受体阻滞剂仍是目前一线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心率、心肌梗死后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动摇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地位。

     β受体阻滞剂仍是一线药物

     Jan Staessen教授是高血压流行病学国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库的建立者,致力于高血压防控的脚步从未停歇。Jan Staessen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王继光教授合作已久,算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会议期间,本报记者与Jan Staessen教授相互交流了中外高血压防治的现状和观点,交谈中Jan Staessen教授始终面露谦逊的微笑。

     Jan Staessen教授也很关注不同种族中高血压基因的差异。比如中国人群中的α-adducin基因频率高于西方国家人群,这种基因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了中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的不同。Jan Staessen教授指出,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有其特点,中国人高盐饮食对血压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大,应用利尿剂治疗效果可能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此外,限盐工作也刻不容缓。

     Jan Staessen教授并不看好降压以外的附加益处。他认为,降压获益来自于药物本身。看待降压药物,最重要的是评估药物本身的降压作用。应重视多危险因素的控制,而不是盲目追求降压以外的裨益,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观念。

     高血压基因中外有别

     降压以外作用微不足道

     关注中西方高血压流行病学差异

     Jan Staessen教授表示,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了全球医疗界瞩目。它是国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库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欧洲“InGenious HyperCare”项目所涉及研究的内容。某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其临床转归是否有一定差异,值得探讨。很有意思的是亚洲人中,特别是中国人,夜间血压较高,与欧美国家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脑卒中相关。Jan Staessen教授强调了24小时血压监测了解全天血压波动状态的重要性。

上一篇:高血压的病因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