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4 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
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有6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应用降压药治疗的原则:①小剂量开始;②多种药物合理的联合使用;③初始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应改另一类降压药;④使用长效制剂。约有50%~6o%的eh患者只需一种降压药即可使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另外40%~50%则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应用。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以个体化为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生化改变、靶器官损害、血压值及其并发症等因素选择用药。①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者中,年轻患者多属高动力型、心排出量增加、脉压大、血压波动大伴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老年患者由于外用血管阻力增高,应选择acei或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②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痛风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③合并左室肥大和心绞痛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④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者,宜选用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利尿剂;⑤合并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应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③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宜选择袢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当血肌酐<3mg/dl时可选用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①合并脑梗死者应选择钙拮剂或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医诊疗网建议有效的药物联合应用包括利尿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i;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5种方案。
通过长期随访,合理治疗3~6个月,一般可使血压达目标值,若未达目标值应考虑其他原因。
2.3 治疗策略
针对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血压≥180/110mmhg应立即行药物治疗。血压<180/110mmhg的低中危患者可先行非药物治疗3~12个月,无效者再行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40/90mmhg,青中年或并发糖尿病的eh患者的血压应<130/85mmhg。
2.2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合血压水平一起对eh患者进行心血管绝对危险性水平分层治疗。
2.1 高血压定义及血压水平分类
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ommhg称为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2、3级,即相当于原指南中的轻、中、重度高血压。
who/ish指南起草委员会,依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为全球制定了新的eh治疗指南,称为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我国以who/ish指南为蓝本,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该指南反映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包括:
2 eh治疗新指南与临床实践
全人口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病占4o%。而eh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预计202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将成为全球排名第1位和第4位的疾病。20年后,心血管疾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若能积极控制eh,则可使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分别下降50%和58%。因此,eh在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中占重要地位。
我国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eh患病率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及1991年分别为5.11%、7.73%及11.26%,平均每10年上升50%。我国患eh的人数在1980年、1991年及1997年分别为5000万、9000万及1.1亿,平均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eh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25%、12.5%及3%。与美国的74%、56%及34%相比有较大的距离。要改变我国eh“三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和“三低”(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的现状,其重要战略是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且要从儿童时期做起。有资料表明一级预防可使eh的发病率下降55%,使脑卒中下降75%。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