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对于高血压我们都不陌生,但有多少人知道“白色高血压”呢?高血压发出的白色预警不容忽视,它包括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白色高血压。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色高血压,其实白色高血压是指伴随着面色苍白,这是肾血管性和肾性高血压的特征。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因为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指的是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这两种疾病虽有不同之处,但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引起肾源性贫血。两者产生贫血的机理基本相同:
①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该物质是人体产生红细胞的重要因素。
②由于肾功能不全,使体内毒性物质滞留,破坏红细胞膜,致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③肾功能不全时,患者因恶心、呕吐、厌食等,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材料的摄入量减少。
④有些病人有出血现象,比如消化道出血,或因标本采集过多,引起失血性贫血。
认识高血压与贫血的关系是识别白色高血压的关键。许多病人和医生常常把高血压和贫血看作互不相关的两回事,结果错失了作出正确诊断的线索。如果一个人既有高血压,又有贫血征象时,除了要仔细检查血色素和红细胞计数外,还要查一下血肌酐和尿素氮。若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并伴随着血肌酐、尿素氮的明显升高,则提示肾性高血压。
白色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饮食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控制感染,透析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也是有效疗法,同时辅以降压药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还需及时补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由于输血常常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而且输入的红细胞常因病人体内毒性物质的影响很快被破坏,所以一般不予输血治疗。
以上了解了白色高血压的本质、病理和治疗方法,相信这能使我们更明确地识别白色高血压,以免失去做出正确诊断的机会。关注白色高血压,认清它与贫血的关系是人体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