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危
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这组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15%。在降压药物治疗之前,应观察血压一年左右。
是否危险,并不只与血压有关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例如有两名男性患者,血压同为145/90毫米汞柱(19.3/12千帕)。其中一名65岁,同时患
糖尿病,有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史;另一名40岁,无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病史。那么,前者在一年内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比后者高20倍。采用危险性水平分层,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种,是十分必要的。
高血压病患者常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只注意血压升高而忽视其他危险因素是错误的。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在绝对危险性水平方面进行分层。
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以前,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8.7千帕)与舒张压<90毫米汞柱(12千帕),现在为什么把标准降低了呢?实际上,血压正常与血压异常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纳。随着血压升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也随之增加。例如,舒张压每升高5—6毫米汞柱(O.667—O8千帕),脑卒中危险增加35%—40%,
冠心病事件心肌梗死和猝死)危险增加25%—30%,这种风险通常都存在。调查发现大多数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血压水平属于高血压1级和正常高值的人群中。虽然这部分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低于血压水平更高的人群,但由于其数量很大,患心脑血管病危险的绝对数当然最多。所以,新的血压标准有利于早期诊断,有利于对某些人群进行早期治疗,例如患有糖尿病或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者,即使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也应进行降压治疗。
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正常血压标准降低了现在规定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17.3千帕),舒张压<85毫米汞柱(11.3千帕);18岁以上成人,如果在非同日多次测量血压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8.7千帕)或者舒张压≥90毫米汞柱(12千帕),即患了高血压病。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病又再分成1级、2级、3级,相当于以前所说的轻、中、重型高血压病。介于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血压水平,居于正常高值范围。
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正常血压标准降低了,这意味着原本不属于高血压病患者,现在也可能踩上了“高血压”,治疗就应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