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不适宜升学:其他疾病引发的高血压
由体检中心反馈的情况看,被诊断为高血压病的考生极少。除非是已出现极为明显的不适症状,无法正常学习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一般是“继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由生其他疾病而引发的高血压,可能对学业的影响较大。
比如患有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血管病变、颅脑病变等疾病,它们都会引发高血压。如果考生本人病情比较严重,此前又没进行过治疗控制的话,确实会影响大学学业。因为这类高血压的进展较快,且伴有原发病的症状。比如,如果患有肾脏疾病,则需要洗肾甚至换肾,这都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了其他疾病,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千万别等到最后高考体检才发现,那可就影响升学了。
遗传得病低盐饮食可以控制病发
相对于上边所说的由其他疾病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另一种由自身生活习惯、家族遗传等因素造成的高血压叫做“原发性高血压”。陈次滨介绍,一般情况轻微的患者,平时注意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能控制血压,缓解高血压的进展。情况稍严重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基本上不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不属于“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的情况,不会影响其正常升学。并且,这类高血压青少年患病的情况非常少见。
“白大褂效应”血压暂时升高
对年龄偏小,初次就诊,又无家族史的人,在判定为高血压时非常谨慎,不会只通过量血压就确认。因为有些人见到医生,会产生“白大褂效应”――精神紧张、心跳加速,导致测量时候血压偏高。
那么,高考体检怎样判定考生真得了高血压呢?体检时,如果初次测量出血压偏高,体检的医师会叮嘱考生休息一刻钟至半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测量。如果两次都不正常,会让其反复多次休息,进行多次测量。如果几次都偏高,则会要求考生到指定的医院进一步确诊。
“确诊高血压的一般做法是让他背个‘24小时动态血压’回到自己家,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如果24小时血压都高,则判定为真正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