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肝囊肿?
肝囊肿总体可分非寄生虫性和寄生虫性囊肿,及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多囊肾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半是某次体检时才发现。肝囊肿一般是良性单发或多发,与胆相通或不通。肝实质单发的大囊肿非常少见。大部分囊肿以胆管上皮,有的是间实质细胞,或其它少见类型内衬。右叶多发,囊肿因基底膜的改变,逐步形成憩室,或小上皮细胞代谢失常、脱落、异常增殖,或局部缺血、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最终小管梗阻形成囊肿。而潴留性肝囊肿为肝内某个胆小管(如炎症、水肿、瘢痕或结食)堵塞,引起分泌增多及胆汁潴留而造成。而先天性显性染色体遗传性肝囊肿多无胆汁郁滞,呈多发性,常伴有肾脏或其它脏器的多囊性变。
肝囊肿多数症状较轻微,常偶发现上腹无痛性肿块,腹围增加或有肝区胀痛、食欲不振、喛气、恶心、呕吐、消瘦。若囊肿增大压迫胆总管则有黃疸,破裂可有囊内出血,代替囊肿扭转可有急性
腹痛,肝肿大但无压痛,约半数患者有肾脾、卵巢、肺等多囊
性病变。
肝囊肿(非寄生虫性)是常见的良性
肿瘤,以潴留性囊肿和先天性多囊肝为多见。单发性肝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常位于肝右叶。多发性肝囊肿,比单发性多见,可侵犯左右肝叶,多发性肝囊肿约50%左右可合并多囊肾。
肝囊肿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有如下可能:
潴留性肝囊肿:为肝内某个胆小管由于炎症、水肿、瘢痕或结石阻塞引起分泌增多,或胆汁潴留引起,多为单个,也可因肝钝性挫伤,致中心破裂的晚期。病变囊内充满血液或胆汁,包膜为纤维组织,为单发性假性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或胎儿期患
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呈囊性扩大及肝内胆管变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为多发。
病理:
一、 单发性肝囊肿:大小不等,直径由数毫米至20厘米以上,可占据整个肝叶。囊肿呈圆形、椭圆形,多为单房,亦有多房或带蒂囊肿。包膜完整,表面乳白色或呈灰色,囊壁厚度0.5~5毫米,囊内液体透明,有出血或胆汁时呈咖啡色,含少量白蛋白、粘蛋白、胆固醇、红细胞、胆红素等。
二、 多囊肝:囊肿大小不一,最大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小者如芝麻、
绿豆大小,囊肿散布全肝或某一肝叶,以右叶多见。大体切面呈蜂窝状,囊腔内含澄清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肝囊肿甚大时可压迫肝细胞,致萎缩性变,可引起胆管狭窄,致
胆囊炎,可引起
肝功能损害,最后出现腹水、黄疸,甚至食道
静脉曲张。
肝囊肿临床表现:
先天性肝囊肿早期无症状,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多由B超检查发现,囊肿增长速度缓慢,通常在40~50岁后出现症状,待囊肿长到一定程度压迫邻近脏器,可出现腹部不适、疼痛、消化道症状。少数囊肿破裂,囊内出血,带蒂囊肿扭转可出现急腹症。囊内感染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体检时可有肝大或上腹肿块。
肝囊肿生长缓慢,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当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压迫邻近脏器,如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常见有食后饱胀、食欲差、恶心、呕吐,右上腹部不适和隐痛等症状。少数可因囊肿破裂或囊内出血而出现急腹症等。压迫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者较少见。若带蒂囊肿扭转时,可出现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如囊肿内发生感染,则病人往往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