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湖南乙肝网特邀武警湖南总队医院肝病中心专家指出,肝功能检查可以估计肝脏受损的程度,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然而,目前所用的肝功能检查,仅反应肝脏的某一部分功能,有局限性。为此,检测肝功能的结果,必须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常见肝功能改变指标分述如下:
一、GPT及GOT/GPT:GPT(谷丙转氨酶)和GOT(谷草转氨酶)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但G盯在肝细胞中含量丰富,GOT亦富含于肝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内。GPT和GO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但GOT亦存在于线粒体内。当细胞受到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升高,线粒体损伤时,GPT和GOT即从细胞内释出,血清GPT及GOT增高。急性肝炎时以GPT升高为主,GOT/GPT<1,而慢性肝炎患者可>1。不少学者报道肝硬化患者的GOT活性,其增高幅度与阳性率均比GPT为高。
二、血浆蛋白:血浆蛋白一般包括清蛋白(A)及球蛋白(G),血清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而球蛋白则由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正常血清清蛋白含量为38~50g/L。,血清球蛋白含量为15~30g/L,A/G比值为1.5~2.5。肝硬化患者血清清蛋白合成减少,而球蛋白增加明显,A/G比值降低或倒置,有腹水者则更显著。
三、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可分直接(结合)胆红素和间接(游离)胆红素两种,血清胆红素含量的测定直接反应黄疸的程度。肝硬化患者的黄疸为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和胆小管破坏、阻塞,使胆汁流出受阻,故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一般不超过85.5μmol/L(5mg/d1),黄疸加深提示预后不佳。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或ALP):AKF,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工酶,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骼、肝脏、肠、肾和胎盘等组织。在肝硬化患者中观察到此酶的增高对诊断肝硬化有一定价值,其增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的增生和再生,产生了过多的AKP,另外增生的小胆管也可产生此酶。
五、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中的γ-GT主要来自肝脏,其生理作用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肽类的代谢。在肝脏和胆道发生炎症、胆汁淤积和肿瘤时可刺激肝脏产生γ-GT,它的临床意义和测定与AKP相似,但较敏感。8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γ-GT升高,尤以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增高更明显。
六、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测定:人体内存在两种ChE。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又称“假性胆碱酯酶”,特异性较差,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以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此酶主要由肝脏合成。肝硬化晚期的患者,ChE常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测定ChE对肝硬化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估计肝脏储备能力有一定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