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后直接注入敏感抗生素,能充分发挥治疗作用,既减少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又缩短了疗程,降低治疗费用。
(3)最后根据药敏、患儿年龄等因素向脓腔内注入相应的抗生素。抽出脓液较多者给予加压包扎,术后严密观察8~12小时。
(4)单发性脓肿,液化较完全者,穿刺1次即可,较大脓肿或液化不全者,根据具体情况间隔3~5天再行第2次穿刺,对多发性大脓肿,一次穿刺1~2个。
B超诊断肝脓肿简便、迅速、敏感性及准确率高,无创伤性,对小儿尤为适用。对多发性小脓肿,早期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3 cm的脓肿,则疗程长,常需6~8周以上。特别较大的脓肿,采用外科手术引流,则创伤大,费用高。由于B超不但能清楚地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而且能准确地测出皮肤与脓肿的距离,确定进针的深度与角度,因此在B超引导下肝穿刺,手术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穿刺后及时将脓液抽出,可减少毒素及有毒代谢产物的吸收,迅速减轻中毒症状降低体温,使临床症状得以控制。
患者在抗生素疗法的基础上行肝穿刺术。
治疗方法:
肝脓肿可由细菌及溶组织阿米巴引起,脓肿可为单个或多个,左右叶均可发病,但以右叶占绝大多数。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等,胆道蛔虫可成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
感染途径可有三条:(1)血源性;(2)逆行感染,多以胆道为主;(3)可经门静脉或肠淋巴系统。在新生儿可由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至肝脏;年龄较大儿童则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引起。有时肝脓肿为各种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一部分。
方法:(1)根据B超所示脓肿的位置,测出皮肤进针点与脓肿的直线距离,允许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并用龙胆紫在皮肤上标记进针点。然后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麻、行肝脏穿刺术。
B超引导肝穿刺治疗小儿肝脓肿
(2)穿刺针系根据年龄大小,用8~12号腰穿针改良而成。当针尖部进入脓腔后拔出针芯,接注射器,将脓液抽出并做细菌培养,若无脓液抽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在允许的深度及范围内上下提插,直至脓液抽出。若脓液黏稠,则用生理盐水稀释,脓液抽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然后用0.2%甲硝唑适量进行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