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病 > 肝脓肿 > 正文

肝脓肿自我保健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综上所述,只要密切联系病史,充分分析CT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的表现特征,作好鉴别诊断,完全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3.2 CT表现 不典型肝脓肿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寒战、高热、肝区痛等病史,CT检查,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为不典型肝脓肿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因此掌握其CT表现,对临床合理用药、控制病程的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有积极意义。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密度多不均匀,边缘模糊,见图1。增强动静脉期病灶内呈斑片状强化及间隔强化影,称为“细网格征”、“簇形征”和“蜂窝征”,病灶边缘可出现模糊带状低密度,称为“晕征” [1,2] 。斑片状持续强化,可能与病变早期应用抗生素使肝脓肿的演变停止,同时病灶区内有大量修复的肉芽组织,并与炎症充血的残存肝组织混合存在有关。当病变内出现不完全性液化坏死时,这些细小的脓肿无强化,其间残存肝组织及纤维组织强化,形成花簇样改变,即“簇形征”。病变继续发展,小脓肿互相融合,坏死灶大小不等,间隔厚薄不均,即表现为“蜂窝征”,见图2。“晕征”是由灶周水肿形成的。平衡期及延时扫描,脓肿边缘与肝实质渐呈等密度,两者分界不清,整个病灶有缩小趋势,称为“肿块缩小征”,本组有19例出现此征象,见图3。其原因是病灶内残存及周围肝组织炎症反应充血,强化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所致,往往被认为是不典型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在本组病例中,有14例于动脉相出现病灶周围短暂性肝段强化,见图4,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肝脓肿时,门管区炎症导致肝内门静脉狭窄,门脉血流下降,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 [3] 。其中9例抗炎治疗后随访,该强化效果明显下降以至消失,由此可见,此征对肝脓肿尤其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图1 肝右后叶下段脓肿,CT平扫为低密度肿块,边缘模糊 图2 CT增强动脉期,肿块边缘及其内分隔强化,呈“蜂窝样”改变 图3 CT增强静脉期,边缘呈持续性强化,与肝脏等密度,肿块缩小 图4 增强动脉早期,病灶所在肝段出现短暂性强化3.3 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难以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及延时扫描能进一步显示病变内部结构,有助于与肝癌血管瘤等鉴别 [4] 。(1)原发性肝癌:癌灶内如有多个液化坏死或有较多分隔时,其坏死区一般位于病灶中央,形态不规则呈裂隙样,密度一般高于脓液,分隔较粗大,呈结节状或粗索状,强化持续时间很短,呈“速升速降”,不会出现“肿块缩小征”。(2)囊样转移癌:具有中央坏死区较大、强化环壁薄而均匀、周围无低密度水肿带以及无或少量纤维间隔的特征。病灶多发,常分散在肝的各叶、段;而肝脓肿以肝右叶多见,这与肝右叶体积大以及门静脉血液分流有关 [2] ,此外细菌或原虫栓子易滞留于末梢血管内,肝脓肿也好发于肝周边部。本组2例因有原发肿瘤病史误诊为转移性肝癌,但仔细分析其CT表现,不难发现其内有大量纤细分隔可资鉴别。(3)肝胆管细胞癌:常常表现为受侵的肝内胆管扩张与癌灶坏死区混合存在,易与不典型肝脓肿混淆,但前者以左叶多见,无高热及白细胞升高等症状,并且动态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或略有强化,延迟虽有强化但强化程度不高,与后者持续强化不同。(4)肝血管瘤:增强后明显强化,从边缘向中央渗透,延时10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具有“慢进慢出”的强化特点,除非伴有纤维瘢痕或出血,最终延迟扫描均呈等密度改变。而不典型肝脓肿增强后虽有病灶范围缩小及持续强化表现,但延迟扫描病灶区无完全充填。
  3 讨论3.1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近几年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显着增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人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等原因,使得肝脓肿正常病理过程紊乱,缺乏典型临床和CT表现,我们称之为不典型肝脓肿 [1] 。它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时也见于肝结核和霉菌,感染途径主要为:胆道逆行感染、血行感染以及从邻近器官直接蔓延,其中以胆道逆行感染最为常见。肝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和脓肿形成期。不典型肝脓肿指化脓性炎症期和脓肿形成初期的早期肝脓肿,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组织局部炎症充血、水肿和不完全性液化坏死,尚未形成彻底坏死液化的脓腔和脓肿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