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1、去除原因:宝宝脱肛,家长首先应寻找原因,如果是便秘、腹泻或百日咳所致,可采取通便、止泻和止咳等处理方法,以减轻腹内压,消除引起脱肛的外力,其次应改善病儿的生知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纠正营养不良,提出高肌体抵抗力。
3、改变大便时的体位,反复发作且又能便后自动回纳的脱肛病儿,关键在于改变大便时的体位,避免蹲式排便。孩子可取直着大腿的姿势由家长抱着排便,也百卧位排便,这样直肠就不易脱胎换骨出。如此坚持1-2个月,大多能痊愈。
2、锻炼疗法:宝宝脱肛的发生与腹肌和肛周肌肉松弛有关,故应注意加强这两部分肌肉的锻炼,增强其收缩力,在家中可采用起生法,即在家长的看护下,将宝宝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伸直,然后让宝宝由平卧后慢慢坐起,若孩子不能完全靠自已坐起,则家长可助其一臀之力,让孩子坐起后再躺下,连续编3—6次,每天做2——3次。也可用爬行法,要求两手臀放开,腹部着床,臀部及大腿、小腿用力夹紧伸直,利用腹部和臀部肌肉的收缩一起一伏,蠕动向前,引导孩子训前爬行,以提高腹肌和肛周的收缩力量,达到治疗脱肛的目的。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外翻垂于肛门之外宝宝脱肛是1—3岁孩子的常风病、多发病,其主要原因与婴幼儿肛门局部解剖结构上发育不全,支持直肠的确良组织较弱,以及长时期的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如严重的便秘和腹泻、剧烈咳嗽和营养不良等,其临床表现为:最初排便时有粘膜自肛门脱出,便后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便用手托回,异常有少量粘膜从肛门流出,随着病情的发展,孩子一旦器闹和咳嗽就会引起脱肛。假如脱出的肛门直肠粘膜不能及时回纳,局部就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以及脱出的直肠粘膜难以复位,甚至发生坏死。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的脱肛,应加以重视,并可采取以下对策,可使宝宝康复。
5、坐浴疗法:取五倍子、地榆和大黄连各50克(五倍子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地榆具的凉血解毒作用,大黄连具有清热去湿作用),水煎外洗,趁热坐浴20分钟,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一般洗几次就可见效。
4、手法复位及压迫疗法,排便后直肠脱出而不能自行回纳的严重脱肛病儿,家长可用右手拇指轻轻地按压住脱出的直肠表面,然后稍稍用力将其回纳。对于复位后又见脱出者可在复位后用纱布叠成厚垫压住肛门,然后再用胶布将两侧臀部横向拉紧粘固,并让病儿卧床休息,1-2月后,大部分病儿都能康复。
6、推拿疗法:让患儿取仰卧位,家长用右手掌根部按顺时针方向揉丹田穴(脐下3指)300次,揉时掌中涂些滑石粉,掌根不要在皮肤上滑动,以免损伤皮肤。患儿取俯卧位,家长用右手食指罗纹面揉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间的 隔处),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7-10天为一疗程。经一个疗程的推拿,即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