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肛肠病 > 肛门瘙痒 > 正文

肛管下垂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西医手术治疗。

  体针疗法。
  敷贴疗法。
  治 疗中医熏洗疗法。
  本病症状明显,脱出典型者一般不需特殊检查即可确诊。脱出不明显者需做内窥镜检查。直肠镜下可见脱下部分壅塞肠腔,粘膜水肿、充血、溃烂、粘液分泌多,有出血时,可见血性粘液。
  西医有肛管直肠脱出、排便异常、肛门坠胀疼痛、尿频、肠运动障碍,出现腹胀、精神障碍、左下腹疼痛等症状。
  在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圆锥形,呈环状皱襞,色红质软,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肛
  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用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肛。
  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肛。
  诊 断  中医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起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内窥镜检查。
  检 查指诊。
  左下腹疼痛 直肠脱垂是乙状结肠、直肠套叠的结果。由于肠管套叠、血运障碍、疝气形成,加之肠管位置下移而受牵拉,所以直肠脱垂时,左腹疼痛是常见症状。
  精神障碍 直肠脱垂在婴幼儿期可伴发智能低下。
  局部症状 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粘液可外溢,刺激肛周皮肤,使肛门坠胀疼痛、尿频、肠运动障碍,出现腹胀等。
  排便异常 直肠脱垂的患者,可有便秘、腹泻、肛门失禁、里急后重等症状,其中便秘最常见。因乙状结肠、直肠反复套叠、血运不良,直肠粘膜可有充血、出血、溃烂,而出现粘液血便。
  肛管直肠脱出发展规律为:开始只在排便时脱出,可自行还纳,以后逐渐需用手推携助还纳。肛门括约肌松弛后,除在排便时脱出外,喷嚏、咳嗽、排气、劳累、站立、溃烂,而出现粘液血便。
  症 状脱出  肛管直肠脱出是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第一级脱垂,排便时常有红色粘膜自肛门脱出,便后自然回纳。脱出时可见长3~5cm红色球形粘膜及以肛管为中心的放散形纵沟。随病情发展,至二、三级脱垂,直肠、乙状结肠全层脱出,肛门外可见层层折叠的环形皱折。脱出部分呈椭园形,直径约5~10cm,可长30~40cm。脱出部分特点为:前部比后部长、突出明显、有疝囊,疝囊内常有小肠。如未脱出肛外,直肠内可触及脱下部分为一硬块,光滑、活动,与肠壁间有一环形沟。
  直肠、乙状结肠息肉诱发直肠脱垂 患有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尤其是息肉较大时,肠运动改变,可引起直肠脱垂。
  盆腔组织和腔管松驰无力说 盆底肌群和肛管松驰,失去支持固定直肠的作用,腹压增加时,直肠发生移动而引起脱垂。
  肠套叠学说 Broden及Snellmen在1968年指出,直肠脱垂并不是滑动性疝,而是乙状结肠、直肠发生的套叠。套叠首先发生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套叠后乙状结肠、直肠的附着部位被牵拉向下移位,由于反复向下牵拉,直肠渐渐拉向远端,当肠套叠向下发展到直肠侧韧带处时,通过较为困难,需要一定时间方可完成这一过程,由于病因未能解除,腹腔内压反复增加,排便时用力使侧韧带损伤、变弱、套叠肠段得以通过,而从肛门脱出,形成完全性直肠脱垂。
  滑动疝学说 1912年,Moschcowitz指出:直肠脱垂是直肠在直肠膀胱(子宫)陷凹的滑动疝,在腹腔内脏器的压力下,盆腔陷凹的腹膜逐渐下垂,发病初期可摸到疝。腹膜下垂后,直肠上段前壁被压入直肠壶腹内,形成肠套叠,并从肛门脱出。
  完全性肛管下垂的原因:
  西医不完全性肛管下垂的病因:骶骨曲未形成、肛门括约肌无力及直肠周围脂肪含量过少、肛门直肠手术损伤、神经损伤、慢性疾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