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脱肛常见于儿童和老人,脱肛原因
(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治疗脱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使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黏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
脱肛是指直肠、肛管和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现脱肛原因;代医学认为可由以下因素导致脱肛,由于小儿支持直肠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直肠固定较差,另一方面,小儿骶骨弯曲度小,直肠由于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加上某些疾患如便秘、腹泻、长期咳嗽等使腹腔内压增加,以上内外因素结合从而出现脱肛现象。
(4)内痔三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黏膜向下牵引。也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损及肛管皮肤,形成直肠黏膜外露脱垂。 本病治疗分内外药物治疗、针灸、注射、和手术治疗。内治用补气、升提、固摄为主;外痔用中药熏洗、外敷以收敛固涩;针灸益气固摄,增强盆腔内张力,增强对直肠支持固定作用;注射硬化剂可使直肠与周围组织或直肠各层组织发生粘连固定,使直肠不再下脱;结扎术可扎除部分脱垂的黏膜,并人为形成疤痕,产生粘连固定支持作用。现在医学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效果并不稳定,且手术操作复杂,约有20%复发;盆底重建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也不完全满意,故现较少用。
中医学认为造成小儿脱肛原因是小儿素来体虚,营养不良,或久病正气耗损,气虚下陷不能上提肛管,或是湿热积于大肠,湿热下注,迫肛外脱。常见症状是: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轻者便后能自行回纳,重者脱出物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托揉后才能复位,甚至在啼哭、咳嗽、站立时亦会脱出,常伴有精神不振、便时哭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