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在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应该在安静的房间里卧床静养,同时加强饮食的各种营养,补充足够维生素和钙质,保障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舒畅,也要注意在刮风的天气冷,多加衣服,增强保暖措施。隔段时间要主动到医院接受复查,确定疾病的进展程度。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痹”,在中医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而且“痹证”的范围较广泛,包括西医的多种疾病。历代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风湿性关节炎这个病名,但有关风湿性关节炎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论点却有相似之处。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虚损性疾病,常见的论述大多涉及到:历节、痛风、顽痹、尪痹等。有关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临床用药、预后等方面的内容历代医家均有阐述,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早出现“痹”字概念的医学文献,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在该书中有“疾痹”、“踝足痹”、“足小指痹”等文字记载。此外,还有与痹证相关的症状描述,如“手痛”、“四末痛”、“膝肿”、“足大小指废”等。《五十二病方》中还记载了现今治疗痹证的常用药物,如乌头、防风、白芷、牛膝、续断根等。尽管在这本古医书中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疾病概念,但足以证明“痹”在夏商时期就已经作为病理名词或症状命名。
纵观历代医家著作中有关痹证、历节、痛风的论述和临床经验记载,可以看到,尽管历代医家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称谓不同,论述各异,方药有别,但总的一点是一致的,即本病是在机体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情况下感受外邪而致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为后世临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