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肥胖症 > 正文

肥胖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饮食减肥的注意事项:
  目前,人群减肥更多的表现为对个人仪表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而对于肥胖的健康危害、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均缺乏正确的科学认识。肥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要明确预防肥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总体上我国肥胖率还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轻度超重,正是广泛开展控制肥胖的迫切时期,另外,肥胖的预防能带来明显的健康效应。因此,转变人群的传统观念,明确肥胖预防的可行性、迫切性和效益性,开展全人群及重点人群的干预计划是防治肥胖的根本点。
  一、普及肥胖的科学知识树立“预防肥胖”的观念

  提首先要明确肥胖证的发生原因或危险因素,并找到防治的却入点,即“可控点”。
  饮食减肥疗法:
  肥胖除因遗传、内分泌失调、器质性疾病所致外,大多数与饮食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饮食过度、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相适宜的食谱结构,也是减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肥胖证蛋白质、脂肪能够提供热量,称之为产热营养素。在人体所需热量中,一般50‰-60‰由糖类供应,10‰-20‰由蛋白质供应,20‰-25‰由脂肪供应。一般的人每日进食热量30千卡∕千克为正常饮食。
  避免节食减肥,如果摄取的能量小于消耗能量,体重是可以减轻,但这种“节制饮食”式的减肥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极易出现摄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摄食障碍会诱发许多疾病,其中有因低血糖而造成昏迷,甚至死亡;因缺维生素而引起口腔炎;因营养失调而产生肝功能障碍;因甲状腺功能降低和功能障碍而引起便秘及手足发凉;因激素水平下降而诱发闭经或阳痿;因肌肉萎缩而无力行走;肥胖证此外还会使汗毛变粗变浓,丢失皮下脂肪、皮肤干燥粗糙、浮肿等。

上一篇:过于肥胖
下一篇:身高体重标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