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0.6一0.8g/d)、环丙沙星(1.0一1.5g/d)、司帕沙星等,亦有较强抗结核菌作用,可用于复治病例。
2.短程疗法 联用二种以上杀菌剂,疗程6—9个月。多选用异烟肼、利福平(RFP)、毗嗪酰胺(PzA)、链霉素联用。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1.常规化疗(又称传统化疗或标准化疗)以往常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
结核的诊断与治疗?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你知道吗?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你了解吗?1.标本采集和结核菌的检测:标本来源:痰液、超声雾化导痰、下呼吸道采样、支气管冲洗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及支气管活检标本。痰标本质量好坏,是否停抗结核药直接影响结核菌检出阳性结果和培养分离率。晨痰涂片阳性率比较高,当患者痰少时,可采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导痰。涂片检查采用萋一尼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法。集菌法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阳性只能说明抗酸杆菌存在,不能区分是结核菌还是非结核分支杆菌。由于我国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发病较少,故检出抗酸杆菌对诊断结核病有极重要的意义。直接涂片方法简单、快速,但敏感性不高,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涂片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连续检查≥3次,可提高其检出率。分离培养法灵敏度高于涂片镜检法,可直接获得菌落,便于与非结核分支杆菌鉴别,是结核病诊断金标准。未进行抗结核治疗或停药48~72 h的肺结核患者可获得比较高的分离率。分离培养法采用改良罗氏和BACTEC法,BACTEC法较常规改良罗氏培养法提高初代分离率10%左右,又可鉴别非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时间也明显缩短。2.结核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对肺结核痰菌阴转后复阳、化学治疗3~6个月痰菌仍持续阳性、经治疗痰菌减少后又持续增加及复治患者应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原发耐药率较高地区,有条件时初治肺结核也可行药物敏感性检测 一)一般处理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严重开放性肺结核,应注意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