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呼吸系统 > 肺结核 > 正文

肺结核患者的三高两禁法则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害怕肺结核就象现在害怕癌症一样。

  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结核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数千年之久的古老疾病已经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普通疾病。

  结核病的传染性

  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

  首先结核菌从结核病菌人体内排出、肾结核从泌尿道排出、肝肠结核从消化道排出,从呼吸道排出的结核菌最容易传播。被结核病菌人排出体外的结核菌都必须在外界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大多数结核菌在这时被杀死,只有一部分可以侵入健康的人体而引起感染。

  肺结核的鉴别

  一、肺癌

  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可呈球状、分叶状块影,需与结核球鉴别。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及进行性消瘦。X线胸片示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而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CT扫描对鉴别两者常有帮助,中央型肺癌的CT所见有支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块影附着在一侧增厚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规整、肺段及肺叶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肺癌与肺结核的并存,亦需注意发现。临床上难以完全排除肺癌者,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二、肺炎

  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区别不难。而病情进展较快的浸润型肺结核,扩大到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线征象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干酪样肺炎则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类一时难以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常呈游走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肺脓肿

  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有很少有液平面。此外,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四、支气管扩张

  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有助确诊。

  五、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支症状酷似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需认真鉴别两者,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

  六、其他发热性疾病

  各型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因此肺结核常是临床上发热原因不明的主要鉴别之一。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伤寒有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在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粟粒型结核混淆。但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常见瘀点,病程中出现近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发热、肝脾大,起病数周后出现特异性X线表现。偶尔血象呈类白血病反应或单核细胞异常增多,需与白血病鉴别。后者多有明显出血倾向,骨髓涂片及动态X线胸片随访有助确立诊断。成人支气管淋巴结核常表现为发热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应与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等鉴别。结核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淋巴瘤发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结核病患者的营养法则:三高两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使用抗结核病药物同时必须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可补给患者充足热和营养素,满足结核病灶修复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

  高热

  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热量需要超过正常人,一般要求达到每公斤体重供给30千卡,全日总摄入量为2000千卡左右,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40千卡,全日2400千卡左右。

  高蛋白质

  因结核病病人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病灶愈合病体康复。结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每天的总进量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上。

  高维生素

  应重点补充维生素ABCD。维生素A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B族维生素有改善食欲的作用。其中维生素B6可对抗由于使用异烟肼治疗而引起的副作用。新鲜蔬菜水果也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此外乳蛋内脏等食品含维生素A丰富,酵母花生豆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6,

  禁止吸烟和饮酒。

  吸烟会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饮酒使血管扩张,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状。

  此外,结核病人膳食中还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钙是结核病灶钙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钙量多、质优。患者每日应饮奶250~500克。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备原料,咯血便血者更要注意补充。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

  1.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3.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4.新生儿和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药物预防等。

  6、肺结核病人应转诊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和管理。为了保证结核病人能够得到正规的治疗,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有肺结核症状的可疑患者和肺结核病人转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治疗和管理。

  7、只要坚持正规治疗,90%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又称化学疗法,是现代结核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它治疗方法均为辅助治疗。只要病人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服药,绝大部分的病人都是能够治愈的。如果不坚持服药,或断断续续服药,不但不能治愈肺结核,而且容易形成耐药,花费昂贵还不容易治好。

  8、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国务院制定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要求“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病人可到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免费检查的范围包括:胸部透视、拍摄X光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免费治疗的范围包括: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其他费用仍需自付。

  9、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2-3个星期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对结核病人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结核病患者自己也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有助于康复。

下一篇:早期肺结核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