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低血糖症是指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病因
本病常见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由于食物迅速进入空肠,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症状
1、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心血管检查。
4、X线检查。
5、B型超声检查。
6、CT检查。
7、核磁共振(MRI)检查。
治疗
1、纠正低血糖:在发作期病情较轻者,可给予糖类饮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病情重者,可采取静脉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2、病因治疗:
(1)对功能性低血糖症,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
(2)对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症,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较干的饮食。
(3)对器质性低血糖症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胰岛素所致应予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胰岛B细胞瘤,可试用链脲酶素;因严重肝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肝病;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可给予激素补充治疗。
为何会发生低血糖症?
病例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过两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⑴两人均为老年人,年龄分别为84岁和72岁,2型糖尿病病程均在10年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偶有血压升高,经心电图检查,怀疑有冠心病,但无临床症状。⑵早期用口服降糖药,血糖可降到允许水平,但有剂量增大和联合用2~3种口服降糖药的趋势。最后,2种或3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时血糖还不能达标。⑶近三四年来改用胰岛素治疗,因为体重超重,两人分别加用二甲双胍和文迪雅。⑷近两年,分别间断发生较明显的低血糖症状各有两次,发作时多在下半夜或晚餐前。症状有头晕、乏力、饥饿感、出汗(有时需要换衣服),自测快速血糖均在6.0~7.0mmol/L之间,吃些食物或糖即可缓解症状。发作时症状时轻时重。开始笔者也不相信血糖水平正常还会发生低血糖症,后来发作次数增多,笔者建议患者减少胰岛素剂量,结果这种低血糖症发作次数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血糖又升高了,故笔者又建议患者增加胰岛素剂量,患者的血糖水平又降到允许范围。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后,又出现低血糖发作,如此反复发生过二三次,但胰岛素减量及增量都只在2~4单位之间。至今仍采用诺和灵和二甲双胍治疗,用文迪雅者体重有增加趋势。
解读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病程的延长,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而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胰岛素剂量过多或在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低血糖症发作时有:⑴血糖低于2.8mmol/L;⑵有头晕、乏力、饥饿感、心悸、出汗和手抖等症状;⑶进食或静脉推注葡萄糖注射液之后,症状即可缓解。本文中所列举的两例患者除血糖水平不符合外,其余两条均符合。根据病人在减少胰岛素剂量之后,低血糖发作得到终止,笔者相信此两例患者确实发生了低血糖症。因为未作进一步检查,难以确定为什么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还会发生低血糖症。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⑴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本身的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在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后(患者的低血糖症多在黎明前或晚餐前),胰岛素释放有延迟现象;⑵老年人低血糖阈值有改变。
根据上述两例患者的情况,笔者认为: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一定要进行血糖监测,特别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如果此时监测血糖未达诊断低血糖标准,也不能完全否定低血糖症的可能,可试行将胰岛素剂量减少;⑵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些。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放宽到8.0~10.0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