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路顺义 胡凤云 党雁华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第2期第32卷论著
经重新诊断,102例中68例诊为偏头痛,其中23例为典型偏头痛,45例为普通偏头痛,诊断依据国际头痛学会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2].34例诊断为儿童神经性头痛.全部患者停用抗癫痫药物后,未见头痛发作加重,复查EEG无异常改变.改用西比林/阿司匹林/中药治疗并辅以心理疏导,全部患者短期内头痛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随访6~12个月,无其他症状出现.
102例患者院外EEG报告均为异常,其中68例为过度换气时出现双侧对称性高幅δ波,12例α波呈尖样化,8例为双侧不对称性慢波弥漫性增多,14例有散在尖波或棘波发放.
资料和方法
56例行头颅CT检查,8例行头部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10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发作频度不等,多数为频发,可一天几次或几天1次.持续时间为1~2小时70例,2~24小时18例,超过24小时14例.28例头痛发作前有先兆,其中双眼模糊13例,眼前冒金星12例,半身麻木3例;32例为头痛部位不固定的钝痛,70例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部针刺样或跳动样疼痛;40例为中等程度头痛,可忍受,不哭闹;35例达严重程度,发作时烦躁/哭闹/抱头/撞头及扯头发;68例伴恶心,27例伴呕吐;32例头痛时伴脐周痛.5例患者1岁前有过1~2次热性惊厥史,8例学习成绩差,24例不愿上学.全部患者无抽搐家族史,32例有偏头痛家族史,31例家长有神经衰弱史.
结果
仔细分析病历资料及询问病史;进行详细的内科系统/神经系统/眼科及耳鼻喉科等检查;全部患者进行1~3次EEG描记,使用日本三荣1A97型脑电图描记仪,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带通为0.5~70.0Hz,灵敏度50μV/5mm,常规单极/双极/蝶骨导联描记,睁闭眼反应和过度换气试验,描记时间最少30分钟.部分患者行睡眠EEG描记.最后重新作出诊断,给予治疗并进行6~12个月随访.
102例患者复查EEG1~3次,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其中48例在头痛发作时描记,25例呈慢波弥漫性增多,3例过度换气时有对称性高幅δ波爆发,2例中央/中颞散在尖波,与发作间期描记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102例中12例剥夺睡眠描记,除1例有散在尖波外,其余为儿童正常睡眠EEG.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及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由院外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复查EEG1~3次后,重新确定诊断,实施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中,68例为偏头痛,34例为神经性头痛.复查EEG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有3例EEG显示有散在癫痫样波,但临床表现却符合典型偏头痛的诊断.结论 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单纯以头痛诊断为癫痫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临床表现/EEG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和偏头痛进行鉴别.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头痛性癫痫的诊断60年代以前国外有不少报道,但认为以头痛为唯一症状者极为罕见.60年代以后,国外已鲜见报道,但国内医学杂志及学术会议的报道却越来越多[1].对此,我们对1987年11月~1997年12月我院癫痫门诊收治的/由院外诊为头痛性癫痫并已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102例儿童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EEG描记,重新予以诊断/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
全部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内科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检查,32例进行了眼科检查,28例进行了耳鼻喉科检查,均未发现与头痛有关的疾病.
102例患者中,男78例,女24例.年龄范围2~11岁,平均7岁,其中2~3岁12例,4~6岁48例,7~11岁42例.病程短于3个月者28例,4~6个月31例,7~12个月25例,1~3年17例,4年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