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反复发作性
胰腺炎。
2.内伤忧思: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忧思,抑郁伤脾,脾气郁结,升降失常,水津不运、血行不畅,津停为痰,血停而瘀,痰血阻脾,结聚成瘤。
8.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中年人
糖尿病。
1)胰头癌:胰腺的头部包括乳头和胆管下端,所以有胰头癌、乳头癌、壶腹部癌和胆管下端癌等名称的区别。据统计,
胰腺癌发生于胰头者约60%~70%,平均大小为4.2~5.7cm。可压迫胆总管而致进行性阻塞性黄疸,胆囊和肝脏肿大;如癌肿浸润胆总管或壶腹部发生糜烂,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出血;可以因为瘀胆而出现肝脏肿大。多数有进行进黄疸,体重下降,上
腹痛或胀满不适,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偏右,可向肩背部放射。
胰腺癌高危人群需每年定期体检,先做血清生化学、
肿瘤标志物、B型超声波等检查;需要进一步确诊时再行CT、胃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常见胃肠疾病。
胰结石病位在脾,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均可伤脾生积成癌。
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经常会碰见这样的患者:开始时只表现为持续加重的上腹痛,伴有体重减轻,经胃镜、B超、CT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及腹部包块,此时虽容易诊断,但已是胰腺癌晚期。吴主任强调说,胰腺癌典型症状是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黄疸、腹部包块,偶有脂肪泄和胆囊肿大,相对突出症状是上腹痛和消瘦。因此,当病人出现难以用胃肠疾病和心胸疾病,以及肝胆疾病解释的持续性、进行性上腹痛和消瘦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若出现胆囊肿大、腹部肿块和腹水时,则证明已是胰腺癌晚期。
3.饮食失宜:饮食不节,内伤酒食,伤脾损胃,聚湿生痰,痰湿瘀血结聚于脾,日久不散,酿生癌瘤。
胰结石
根据胰腺癌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及全胰癌。
现代医学认为,胰腺癌与其他脏器的
癌症一样,发病原因不明。但从多数资料表明,本病与吸烟有关,吸烟者的发病率两倍于非吸烟者;而且在进食高动物脂肪及蛋白质、含亚硝酸盐类食物以及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在有吸烟或饮咖啡嗜好的人群较无此嗜好者多;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癌者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胰腺癌与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
胰结石并发胰腺癌比一般的发生率高,认为胰腺结石是由于机械性的刺激使胰管粘膜上皮增生,与上皮增生有关。
胰腺癌的预防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控制食盐摄入;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等。日常饮食应以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为膳食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适当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
2.不明原因的厌食,背部疼痛。
7.不明原因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2)胰体癌、胰尾癌:胰体部、尾部之间的界线不可能清楚地划分,故统称为胰体尾癌。胰腺癌发生于胰体、尾者仅占30%。胰体尾癌可破坏胰岛组织而产生糖尿病,且可伴有周围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等症,可能是由于肿瘤分泌某种物质促使血液凝固所致。胰体、尾癌发生转移较胰头癌为早,多见而广泛,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腹膜和肺。
1.外感湿毒:湿气通于脾,脾性恶湿,职司运化。外感湿毒,损伤脾气,脾运失调,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蕴,酿毒结瘤。
胰腺癌的早期表现
3)全胰腺癌:又称胰广泛癌,可由胰头、胰体、胰尾癌进一步发展,也可发病初期即为弥漫性。其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约占胰腺癌的10%。
6.无明显诱因出现忧郁性精神病。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胰腺癌发病率为10/10万,7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100/10万,每年死于胰腺癌者约2万余人。日本1974年的胰腺癌死亡率比1970年增加5倍,与肺癌等相似,死亡率有增加的倾向。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被称为“癌中之王”。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吴咏冬解释说,胰腺癌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和体征,更没有特异性强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所以诊断较为困难,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3.不明原因的消瘦。
1.若无若有的上腹痛,在夜间或仰卧位时加重,俯卧、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减轻。
目前医学研究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饮食、化学药物、吸烟、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等5因素有关。因此,如属于以下状况:50岁以上男性、有吸烟酗酒史;近期体重下降;原因不明的上腹部及后背部疼痛;经消化道造影检查,难以解释的消化道症状;无家族史和肥胖而急骤发生的糖尿病;难以用胰腺炎来解释的胰淀粉酶的增高;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重点防护。
formattext(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