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你的答案...由于我国膳食中的钙含量普遍不足,现今许多中老年人、妇女、小儿服用各种各样的钙制剂给身体补钙。在门诊上也常会遇到一些人担心服钙制剂后会促使结石形成、增加结石病的患病率和加重结石病情的问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在人体内的结石主要有
胆结石和
肾结石。胆结石有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胆盐的化合物,并非是钙。胆结石的主要成因是胆固醇代谢紊乱及胆汁中胆盐、磷脂、胆固醇三者成分的比例失调造成的,另外寄生虫感染也是因素之一,所以补钙不会促使胆结石形成和加重胆结石病情。至于肾结石,有草酸盐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等,虽然与钙有一点关系,但主要也是与代谢紊乱有关,也并非服钙制剂就会引起结石。
有提出“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和组织中pH值为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pH值为碱性时,结石容易被溶解。由于钙影响着酸碱性,缺钙时血液偏酸性,易形成结石,补钙可使血液偏碱,这样反而有利于抑制结石形成。
美国有研究人员曾对4.6万名40岁~75岁的中老年人进行为期4年的研究,发现经常进食富钙食物的人患结石的几率比缺钙者要低34%,而经常吃高胆固醇食物的人患结石的几率比吃低胆固醇食物者却要高33%。 有肾结石病的患者医生都会提醒,切不可盲目的补钙,因为钙是结石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是研究人员表明,减少肾结石的办法也许是增加钙的摄取量。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卡里·C·柯尔汉博士的跟踪调查资料显示:三餐饮食中含钙量较多的人(每天平均1320毫克)与摄钙量最少的人(每天516毫克)相比较,罹患结石病的危险性减少1/3。
血钙之所以能维持平衡,主要是其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入量有胃肠道吸收、肾的重吸收、骨的再吸收,出量有二便中的钙、骨矿化所需的钙等,在吸肠道、骨、肾三者的调节是最主要的,也是相对较敏感的。
故在过多补钙时,通过肾脏滤过排出的钙较多,在泌尿系统中,尿钙含量较高,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对于其他器官,形成结石的机会相对较少。
怎样补钙更合理?
(1)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制品、新鲜蔬菜等。
(2)对食物注意合理搭配,不仅摄入钙成分,还要摄入磷、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
(3)吃钙强化食品。钙强化食品是人工将某些食品中加入大量钙成分,使这种食品成为高钙食品,成为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补钙食品。
(4)服用补钙药物。这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方法,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情选择不同类型的补钙药物。
但是在使用以上补钙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补钙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磷、维生素D,这样会促进钙的吸收。
(2)补钙的同时要加强身体运动锻炼,因为运动能促进骨骼的代谢、骨量的沉积。
(3)注意多进行户外活动 ,“晒太阳”,因为“晒太阳”能使维生素D3增多,能更有效地促进钙成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