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胆病 > 胆结石 > 正文

什么叫做胆囊炎和胆结石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2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胆囊炎(cholecystitis)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多见,尤以
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
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
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
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
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
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
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
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
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
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临床表征:
(一)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
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
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
、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
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二)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
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
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
、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
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一)非手术疗法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
、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
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
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
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
缓解再择期手术。
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
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胆囊炎饮食治疗原则
一、饮食治疗目的

   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量进行控制,辅以高碳水化物。供给足够营养,维持机体热能需要,消除促进胆石形成和引起疼痛的因素,减少诱因,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饮食治疗措施

   (一)急性期

   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由静脉补充营养。但可多饮水,在饮料中注意补充钠和钾盐,可有利于治疗疾病。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可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软食。

   (二)慢性期

   1.热能: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量热能,约8.37MJ(2000kcal)/d,肥胖者宜限制热能。

   2.低脂肪: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脂肪多可能诱发胆囊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20g,后可逐渐增加到40g以内。主要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可以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布于3餐饮食中,避免在1餐中食用过多的脂肪。

  3.低胆固醇:过多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胆汁胆固醇浓度增高,每天摄入量以<300mg为宜,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以内。禁止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

   4.适量蛋白质:每天供给50~70g,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

   5.碳水化物:每天300~350g,以达到补充热能、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应供给复合碳水化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限制。

   6.供给丰富维生素:维生素A有防止胆结石作用,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的胆道修复,大量补充对胆道疾患恢复有利。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也应充分供给。

   7.食物纤维:植物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可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r、、豆类、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8.大量饮水: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天以1000~1500ml为宜。

   9.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畅通,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减缓和好转。

   10.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I、、黄豆等。注意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胆结石(cholelitliasis)也称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内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结石就是胆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保持液状,结成颗粒状结晶﹐沉淀在胆囊及胆管而成。许多人没有症状﹐在健检时才发现﹐有人则会有程度不一的右上腹疼痛﹑发烧﹑食欲不振﹑黄疸(皮肤﹑眼白﹑小便变黄)等状况。自然人群的胆石发生率达10%,女性比男性高一倍多。70年代以前,我国胆石病以胆管胆色素结石占多数,近年随着营养及卫生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明显增加。

胆结石有以下十大诱发因素:

(1)经常喜欢吃高糖、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

(2)患胆道寄生虫病者,如蛔虫、肝吸虫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者。

(5)胆囊及胆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

(8)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抑郁。

(9)遗传。

(10)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术,破坏了胆囊的排空功能;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引起胆盐的肝—肠循环障碍等。

胆结石的预防保健

1. 维持理想体重。

2. 保持运动的习惯。

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6. 避免过于疲劳。

7.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