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对此病的一般性临床报道较多,但实验研究进展较慢,从而影响了新药开发的进度。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以筛选、开发出疗效更好的新药。
近十年来,临床发现
带状疱疹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的几率更高,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绝大多数带状疱疹的出现与艾滋病无必然相关性。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带状性疱疹的中医疗法:2.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
大黄30克,
黄柏30克,飞
滑石21克,
青黛60克,
冰片5克,
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
黄连各30克,制
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中成药▲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紫兰白赤汤:
紫草、板蓝根、白藓皮、
赤芍、丹皮、蝉衣、
薄荷、苡仁、
苦参。
▲带疹汤:
丹参、
白芍、
柴胡、板蓝根、半枝莲、
秦艽、
龙胆草、
当归、
栀子、
黄芩、玄胡、甘草。
▲三紫汤:紫草、紫参、
紫花地丁、
车前子、
茯苓皮、木通、
玄参、
大青叶、甘草。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
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
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
延胡索。
带状性疱疹的中医疗法:1.▲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
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
菊花。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带状性疱疹的中医疗法有着丰富的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