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概述
(一)定义
疱疹(herpes)分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一种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好侵犯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表现为局限性簇集性小疱,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则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沿一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的密集性小水疱及神经痛,局部淋巴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体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促进本病发生,病理上表现为表皮内水疱、表皮坏死、多核上皮巨细胞、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显着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炎症浸润。
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这种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后,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细胞中,免疫功能低下时诱发,其组织病理与前者相似,但后者炎症较前者重。
(三)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在临床上分为原发型和复发型两种,原发型表现为疱疹性齿龈口腔炎、疱疹性外阴道炎、接种性单纯疱疹,疱疹性湿疹、播散性单纯疱疹、新生儿疱疹等,复发型有口唇疱疹(颜面疱疹)、生殖器疱疹、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症、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
带状疱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损害为炎性红斑上发生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疱,间有出现丘疹、大疱或血疱,各群之间皮肤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经作带状分布,单侧性多见,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其交是上肢臂丛神经和下肢坐骨神经区,偶可影响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2~3月或更久,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严重者可发热,并有不同程度疼痛感。
二、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原则
单纯疱疹全身治疗当采取对症,抗病毒和免疫治疗,局部治疗以干燥、收敛、预防感染为原则,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扰素。
带状疱疹亦应采用全身和局部疗法,原则为抗菌素病毒、消炎、止痛、保护局部,防止继发感染、缩短病程等。
(二)治疗药物类别及常用药物
(三)治疗药物个论
1、抗病毒剂
阿昔洛韦(Acyclovir)
[别名]无环鸟苷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高效广谱抗病毒药,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只在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转变为三磷酸化合物,从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止病毒DNA合成,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比其他抗病毒药物毒性低得多。
[体内动态]口服吸收率低(约15%),按5mg/kg和10mg/kg静脉滴注1小时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9.8ug/ml和20.7ug/ml,经7小时后谷浓度分别为0.7ug/ml和2.3ug/ml。1岁以上儿童用量为0.25g/m2者其血浆药物浓度变化与成人5mg/kg用量用近,而用量为0.5g/m2者与成人10mg/kg用量者相近,新生儿(3月龄以下)每8小时滴注10mg/kg,每次滴注持续1小时,其稳态峰浓度为13.8ug/ml,而谷浓度则为2.3ug/ml,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50%,大部分全内药物以原形自尿排泄,尿中尚有占总量14%的代谢物,部分药物随粪排泄,正常人T1/2为2.5小时;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5~50ml/1.73m2者,T1/2为3.5小时,无尿者可延长到19.5小时。
疱疹的治疗药物类别及常用药物
类别 常用药物
单纯疱疹 局部用药 抗病毒剂 40%疱疹净二甲亚砜溶液、阿昔洛韦、酞丁胺等
抗菌止痒剂 樟脑、龙胆紫、炉甘石洗剂等
防感染药 抗生素类
内用 抗病毒剂 阿昔洛韦、阿糖胞苷、干扰素、干扰素诱导剂等
免疫制剂 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
带状疱疹 全身用药 止痛剂 颅痛定、安乃近、卡马西平、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酰胺咪嗪、苯妥因钠、赛庚定、泰尔登等
抗病毒剂 吗啉胍、阿糖胞苷、无环鸟苷等
免疫制剂 转移因子、胎盘球蛋白、丙球免疫血清等
外用 止痛剂 1%达克罗宁、5%苯唑卡因、1%磷乙酸等
[给药方案]
(1)口服,0.2g/次,1次/4小时或1g/d,分次给予。疗程据病情而定,几天到半年不等。肾功能不全者酌减量。
(2)静滴,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时间1小时,每8小时1次,连续7天,12岁以下儿童一次按0.25g/m2用量给药。肾功能不全者减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25ml/m2者减为每24小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