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急性期的表现:
1.疼痛:受累背根神经节分布皮区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有时伴发热、不适、头痛、恶心、颈部僵硬和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随着疱疹出现,疼痛可逐渐加重,严重者为持续的烧灼痛和剧痛,运动或皮肤紧张度改变即可加剧疼痛。随着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增强,急性期疱疹和疼痛症状可自愈。
2.皮疹:通常在疼痛或感觉异常后4-5天或更早出现,起初为局部红斑和肿胀,随后为红色丘疹,后进展为囊泡、疱疹和脓疱。沿受累神经节分布皮区分布,轻者多为单侧,在部分分布区,严重者可布满受累皮区,疱疹较大可融合成片。随着病情好转,红斑逐渐消退,疱疹干燥皱缩,剧痛减轻。疱疹结痂脱落,留下皮肤瘢痕退缩产生痘点。
(二)后遗症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定义:疼痛在疱疹皮损愈合4周后持续存在。
症状:疼痛的性质与急性期的疼痛相似,疼痛为持续性,常有烧灼感、酸痛和瘙痒,并伴有严重的阵发性刺痛或灼痛,亦可伴有感觉异常。
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的机制是:痛觉传入纤维的损伤或再生-触摸痛;伤害性感受神经末梢的异常-酸痛或刺痛;初级痛觉传入神经-背根神经节的炎症引起节段性痛觉调制系统的损伤,进而产生外周痛觉感受的敏化和中枢痛觉感受的敏化。
(三)治疗:
1.急性期: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止疱疹发展为疱疹后神经痛。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疱疹净、索利夫定、泛昔洛维、干扰素等。
(2)镇痛治疗:
A.药物:轻度疼痛:NSAIDs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亦可采用非成瘾性镇痛药物(曲马多等)。
B.神经阻滞:皮质类固醇+局麻药
a.局部浸润
b.躯体神经阻滞:臂丛、椎前丛、肋间或坐骨神经阻滞
c.神经节阻滞:半月神经节或背根神经节阻滞
d.硬膜外阻滞
2.后遗症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抗病毒药物:适用于预防免疫抑制患者疱疹的复发。
(2)镇痛治疗:
A.药物:麻醉性镇痛药可用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应注意其副作用,必要时可辅助应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氟奋乃静)、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B.神经阻滞:皮质类固醇+局麻药
a.局部浸润
b.躯体神经阻滞:臂丛、椎前丛、肋间或坐骨神经阻滞。
c.神经节阻滞:半月神经节或背根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节阻滞。
d.硬膜外阻滞
C.神经毁损:毁损前应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
D.中枢神经电刺激:脊髓或脑内电刺激治疗。
中医诊疗网提示:带状疱疹病毒首先在背根节发病,然后沿神经走形象外周扩散,形成该脊神经支配皮肤的带状疱疹。多数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和自己的免疫力,可痊愈。
延伸阅读:带状疱疹反复怎么办
约有30%以上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小的反复,反复是好事,不是坏事,所以患者切勿紧张。
为什么?因为反复是疱疹病毒从皮肤的深层次向皮肤表面转移的结果。
反复表现三个症状:1、短时疼痛加剧;2、在病区附近出现小红点;3、在病区附近出现小水泡。
不同患者出现反复的时间不一,一般在治疗后一天、四天、七天、十五天甚至一个月还会出现反复,体质越好的患者出现反复的时间越快。
出现反复后病人在保持镇静的情况下,坚持治疗即可,如出水泡者可加抹京万红。
引起反复的次要原因是天气的剧烈变化,病人也会感觉疼痛加重,这是由于神经的外周皮还未修复所致。
反复较重者可采取“二步疗法”处理:
第一步:冷敷(70岁以上的头部疱疹患者除外);
第三步:增口服药(3~5天)
(1)牛黄消炎片(可消炎减痛)早饭后半小时服一片,中饭后半小时服二片。(2)速效救心丸(可活血减痛)晚饭后半小时服五粒。(3)失眠者:睡前服舒乐安定、谷维素、VB1各1-2片(可助眠减痛);
第四步:必要时可增服止痛剂、芬必得,晚饭后即服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