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酸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每片含菌50亿个),或用枯草杆菌溶液100~200ml(每毫升含活菌3亿个) 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态平衡。(5)菌苗治疗:应用自生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每日0.25ml开始,逐渐增至每日2.5ml,20天为一疗程。菌苗注入后,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并导致局部充血,可促进局部血流,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于进入病变部位而发挥效能。细菌性此外,也可试用噬菌体治疗。慢性菌痢的总体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细菌性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氟嗪酸等,因该类药物对正常发育的胚胎胎芽及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那么,妊娠期安全而有效的抗痢药物有哪些呢?应首推黄连素、乳酸菌素片及痢特灵,但这些药物仅对轻型病例有效。如病情严重,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第三代头孢霉素。此外,妊娠期患菌痢时,由于频繁腹泻、下坠,不仅可导致营养缺乏,而且可致腹压增高,刺激子宫则易引起流产或早产。因此,除应尽快控制症状外,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增加营养,尽可能平卧排便,避免蹲便或站立过久。 慢性菌痢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治疗。(1)一般治疗: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应给予少渣、富有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对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输血,并积极治疗胃肠道慢性病和肠道寄生虫病(2)抗生素的应用:应尽可能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作为选用药物的参考。大多数人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应充足,疗程需较长,且需重复1~3个疗程。常用药物同急性菌痢。(3)灌肠疗法:可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可用5%的大蒜浸液或0.5%~1%的新霉素100~200ml或0.5%的卡那霉素10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为防止肠道对药物的过敏,细菌性增加肠道内药物的渗透性,促进溃疡愈合,有人主张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溶液、氢化可的松25mg或中药锡类散。(4)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发酵型肠道菌群失调,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时,可给乳糖和维生素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予叶酸。
细菌性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高峰季节,孩子突然高热抽风,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长应立刻将患儿送往医院检查和抢救。(3)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各型菌痢大便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妊娠期患了菌痢,用药要慎之又慎。在妊娠早期,要避免使用妨碍胚胎发育的药物,如磺胺增效剂(TMP);在妊娠后期,则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应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