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肠道感染
1.2西医治疗肠道感染是由细菌、病毒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在治疗上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取得满意的疗效,肠道感染性腹泻属中医泄泻、痢疾、霍乱,腹痛等范畴。中医辨证有外感,内伤之分,虚,实,寒,热之证。本文所讨论的仅属于湿热型肠道感染的中西医治疗。
主证:腹泻、稀便或脓血便,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得,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行敢宽中止痛。方药: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15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10g,葛根10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10g,槟榔10g,苍术10g,厚朴10g,生甘草10g,方中白头翁清气分之热,凉血解毒;葛根解肌清热,升阳止泻;秦皮清肝热止热痢;黄连、黄柏清热化湿,坚阴止泻;当归、白芍、甘草行血活营,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苍术、厚朴燥湿宽中。热重者加银花、黄芩;湿重者加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挟食者加山楂、神曲;体虚者加黄芪、党参、阿胶。给药方法:1剂药煎2次,每次前100-150ml,早晚各1次,滴注保留灌肠。用输液管去掉针头,插入肛门每分钟30滴缓慢滴入,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灌肠药液必须川纱布滤,防止药渣堵住输液管。
活动期病情危重或疾病发展的高峰期,高热不退,症状逐渐加重。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按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型肠道感染,则可用中药灌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湿热型肠道感染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夏秋之交,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湿热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泄而不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内盛则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沿数则均力湿热之象。湿热型肠道感染多见于疾病的急性期。
1治疗方法
2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