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肛肠病 > 肠炎 > 正文

霉菌性肠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中医认为,霉菌性肠炎多在脾胃气阴亏虚的基础上发生,气虚则推动无力,阴亏则胃肠失于濡润下降,最终导致肠道气机运行不畅,浊邪内聚不散,久而蕴成湿热毒邪,久留不去。   大多发生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轻者腹泻水样,重者水便中可见漂浮脱落的伪膜,甚至泻下血样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本病常继发于上消化道念珠菌病,可见“鹅口疮”,侵犯食道时还可见咽痛、吞咽困难、厌食、呕吐,甚至呕血。皮肤局部一般也有念珠菌感染、糜烂的征象。正常人患病有时仅有不明原因的腹泻,其他症状缺如或轻微。严重的患者念珠菌可扩散全身,引起其他呼吸、中枢神经组织的病变,以至出现败血症、休克等危急征候。
  霉菌性肠炎的腹泻特点是:
  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肠道炎症。霉菌属真菌范围,致病性霉菌的种类一般不下20余种,造成霉菌性肠炎最常见的是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它除引起肠炎外,对整个消化道都可侵犯,人们一直听说的“鹅口疮”就是白色念珠性口腔炎的俗称。其他常见的还有念珠性食道炎等。本病一般只限于抵抗力被疾病或药物消弱的患者,多见于因肿瘤而行放化疗的病人,以及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治疗、有糖尿病等消耗性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由于该菌在正常人群中有健康带菌或真菌易感者,一旦抵抗力下降或服用抗生素不当,正常人偶尔也会发病,但较为短暂,易于治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