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随访27例A组有1例失访。第1个月每天有反流症状A组有1例,占本组7%,B组有12例,占本组92%;在治疗6个月后持续有反流症状A组8例,B组持续有反流症状的9例,均是食管炎偏重、有食管裂孔疝、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各组有反流症状情况见表1、表2。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表1 各组每日有反流症状患者比较表2 治疗6个月后两组持续有反流症状患者比较
方法 A组: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治愈后,不管有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均服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 qd,连用6个月后,改为患者出现如烧心、反酸、胸痛等GERD症状,临时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B组13例为按需治疗组,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GERD症状时即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根据每个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的频度分为:无症状;症状每月发生;症状每周发生;症状每日发生。分别在治疗期间的第1、2、4、6、9、12个月随访。
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愈合后的长程治疗方案。方法 27例经胃镜检查证实食管炎病损已愈合,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为维持治疗组,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 qd,连用6个月后,患者出现如烧心、反酸、胸痛等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临时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B组13例为按需治疗组,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GERD症状时即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根据每个患者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的频度分为:无症状;症状每月发生;症状每周发生;症状每天发生。分别在治疗期间的第1、2、4、6、9、12个月随访。结果 第1个月每天有反流症状的A组1例,占本组总例数的7%,B组有12例,占本组总例数的92%;两组持续有反流症状的17例,均是食管炎偏重、有食管裂孔疝、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结论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愈合后的长程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出现症状的频率、伴随疾病等因素而定。反流性食管炎较重的患者,需维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轻者,可按需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集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年龄60~78岁,因反流性食管炎就诊治疗后,胃镜检查证实食管炎病损已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使用洛杉矶分类方法[1]。根据患者的反流症状及经济状况分为两组:A组14例为维持治疗组,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9±8.2)岁,反流性食管炎A级2例,B级9例,C级3例。14例患者中伴有食管裂孔疝3例,有高血压12例,有胃切除手术史1例;B组13例为按需治疗组,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68±8.5)岁,反流性食管炎A级2例,B级8例,C级3例。13例患者中伴有食管裂孔疝3例,有高血压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