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以掌横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③点揉关元穴1分钟。
②揉外劳宫50次,推三关300次。
(2)寒吐型:起病较缓,呕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肠鸣,大便溏薄,或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揉板板门00次。
③以指点揉中脘穴1~3分钟。
②清大肠20O次,退六腑100次。
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100次,揉板门300次。
2.随证加减(1)伤食吐型:呕吐频繁,口气臭秽,呕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块或食物残渣,大便量多,小儿呕吐的原因气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胀满,吐后则舒,嗳腐厌食,矢气恶臭,舌质淡,苔厚腻。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小儿呕吐的原因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呕吐可由许多疾病如胃肠道疾患、发热、颅内感染、药物以及食物中毒等引起。中医学认为,外感风寒、热邪犯胃。内伤饮食、胃虚夹热、胃阳亏虚以及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严重的呕吐常使体液丧失过多,出现气阴亏损。长期反复呕吐,可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后果。小儿呕吐的原因常见症状为食后呕吐,吐物酸臭或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满,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面红耳赤,不愿进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