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最常见,2岁以后发病减少,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2~3倍。
发病时的症状随年龄而不同,2岁以下婴儿肠套叠多为急性,儿童肠套多为慢性。肠套叠发生时常有腹痛,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患儿哭闹不安,屈膝屈腹,面色发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安静入睡,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肠系膜受牵拉所致。由于有肠梗阻发生,患儿常有呕吐,开始吐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吐胆汁,晚期吐粪便样液体。约85%的患儿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此为肠套叠的重要症状。医生在查体时会在右上腹季肋下触及套叠的肿块,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梢可移动。如未及时诊断可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
孩子在发病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和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凡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发生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摸到腊肠样肿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又包括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复位。手术疗法适用于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