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1.一般性治疗
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对病情严重者,可输入血浆或鲜血。以上措施既是肠扭转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术前准备的组成部分。
2.非手术治疗
关于肠扭转是否合适非手术治疗仍有不同意见。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小肠和盲肠扭转不适宜非手术疗法,否则非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对于病情较轻的乙状结肠扭转,可试行乙状结肠镜下减压复位疗法。方法是在乙状结肠镜下一边插入较粗的肛管,一边缓慢注入气体,并试图将肛管插入扭转的肠袢中,如果成功,则会引出大量气体、液体及粪便,扭转的肠袢也可能随之复位。一般主张肛管保留2~3天,以防止复发。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肠坏死、穿孔和腹膜炎征象。近些年有报道应用纤维结肠镜进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据称不但复位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方便。治疗性钡灌肠及服用中药有一定危险性,一般不主张应用。
3.手术治疗
诊断为小肠扭转的病人应尽早手术,有报告2 小时内手术者无手术死亡,超过6 小时手术死亡率高达30 %以上。手术的第一步是探查肠扭转的方向和程度,然后仔细地按反方向将其复位。复位过程中要避免用力牵拉肠管及系膜,以防止损伤肠壁浆膜及系膜血管。已丧失生机的小肠应予切除。
(1).乙状结肠扭转 不能排除肠坏死、穿孔、腹膜炎或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应急诊手术探查。如无肠坏死征象,复位后可加乙状结肠固定术或系膜成形术。如扭转肠袢已经坏死,且病人高龄,有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可选择结肠造瘘或Hartmann 手术,后者是将坏死肠袢切除后行乙状结肠造瘘,远端缝闭,II 期再行结肠修复术。对部分全身状况好,病情不太严重者,也可考虑I 期肠切除、吻合术,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急性盲肠扭转 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整复扭转、解除梗阻、处理受累肠管、防止复发。如肠袢无坏死,在扭转肠袢复位后应加固定术。如已有肠坏死或穿孔,应选择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在高龄、病情危重者,也可在截除坏死肠袢后进行回肠、横结肠双造瘘,待II 期再行还纳、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