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丙肝疫苗正在研制中,尚未能用于临床实践。
6. 育龄妇女应及时体检,丙肝病毒感染者原则上应先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而后再结婚、生育。
5. 家庭中若有丙肝患者,其个人用具应专人专用,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若性伴侣为丙肝病毒感染者,性生活请正确使用安全套。
4. 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拒绝性乱(包括非生理性交、多个性伙伴、性伴吸毒等不洁性行为)。
3. 有需要手术、血液透析、注射、牙科处理、内窥镜(胃镜、肠镜、食道镜、支气管镜等)检查、生育、美容等服务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2. 提倡无偿献血,拒绝不洁用血:卫生单位应确保临床用血和血制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按国家标准采血、供血。
1. 向广大民众、医务人员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
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够认识到丙型肝炎的严重性,并开展全民预防保健计划。
预防丙肝措施:
4. 部分丙肝病毒感染者的传播途径目前仍不明确。礼貌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饮食、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3.母婴传播:丙肝抗体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核酸阳性,则传播的风险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危险可突增至20%。 体内病毒数量多者传播的危险性会更大。
2.性传播: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1. 血液传播: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具体表现为:(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标志物(抗-HCV)以来,该途径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抗-HCV存在空白期(又叫窗口期,此时患者体内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但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及时发现的一段时期)、检测试剂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目前尚无法完全筛除丙肝病毒感染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2) 注射毒品传播: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些地区的丙型肝炎甚至60%~90%是由于毒品注射传播的。(3)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我国散发丙型肝炎的最主要传播因素,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都是经皮传播丙肝的重要途径;共用剃须刀、牙刷、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经血传播方式。另外,研究证实,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
丙肝传播途径: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丙肝流行率平均为3%,约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感染者300-400万人,25万人死亡,占所有传染病死因的第10位。据估计,今后10-15年内,丙型肝炎wiki相关死亡率将继续上升。我国属丙型肝炎wiki中度流行地区,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00万HCV感染者。丙型肝炎wiki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感染者很可能没有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肝炎常见症状,未作相关化验就发现不了自己得了丙肝;二是特别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病,据统计,约75%-85% 的急性丙肝可进展为慢性、甚至
肝硬化和
肝癌。因此,丙型肝炎被称为“沉默杀手”,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HCV是引发丙肝的罪魁祸首,是一种直径55nm的球形颗粒,1989年被科学家发现。该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甲醛熏蒸、高温高压、加热100℃持续5分钟或60℃持续10小时均可消灭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