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病 > 丙肝 > 正文

预防丙肝一席谈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慢性丙肝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是感染后症状轻,进展速度慢,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不易被患者或医生发现,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欧、美、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的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即感染人群约有1亿7千万。在美国有1.8%~2%的人口(约4百万人)抗-hcv阳性。我国人群中抗-hcv阳性率约为1%~3%,因此估计我国的抗-hcv阳性人群约有3千万。抗-hcv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趋势,每10岁约增加0.3%~1.0%,30~40岁年龄段抗-hcv阳性率最高。丙肝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在感染后极易慢性化,约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数人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经过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据日本和美国对输血后丙肝患者随访10~29年,发现35.1%~51%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0.6%~23.4%发展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15.3%。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